第308章 遙望會稽山!(第3/3頁)

而且這次始皇出行,都是在大庭廣眾之下,也是借機將此觀念傳至四方。

只是他們都疏忽了。

準備說。

他們的目光都放在了另外的事情上,根本沒有注意到,始皇一直在推進舊楚的宣揚教化,而且相較於舜帝,這次始皇的祭祀禹帝提到的更多。

大禹是何其人也?

五帝之中,最具事功精神的一人。

功業超邁前代,奠定華夏文明之根基之人也。

一言以蔽之。

華夏族群邁入國家時代,自大禹始也。

過去禹帝在天下人心中地位並沒那麽高,尤其各地盛行各種巫術神鬼邪說,主張通過祭祀祈禱的方式來改變困局,所以禹帝相較其他四位帝王,在民間的認可度並不高。

但始皇這次巡行登臨廬山。

廬山何也?

一座不具宣教意義的大山罷。

然又有傳言,廬山之名,來源於《山海經》,而《山海經》創於大禹。

原本一座不具宣教意義的大山,嬴政這次不僅親自登臨了山巔,還在上面留下刻石,頌揚大禹治水之功,若廬山之名真來源於《山海經》,又出自大禹之手,恐就別有意味了。

嬴政古今天下第一位皇帝。

他對天下的影響力是無比巨大的,如此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山峰,卻被刻意留下石刻,定會引得大量人前去圍觀,在朝廷有意推波助瀾下,大禹之功業定會為世人記起。

潤物細無聲。

大抵便是這般舉措了。

而大禹治水之事,天下皆知,這跟秦廷主張的修人事以勝天,又互相契合,悄無聲息間,就把這個觀念灌輸到了世人腦海,還不會因此引起太多的反感。

手段實在高絕。

尤其用不了多久,嬴政還會前往會稽山。

傳言,大禹便是崩逝於會稽山,葬在會稽山。

山上有禹冢……有鳥來為之耘,春撥草根,秋啄其穢……

山東有湮井,去廟七裏,深不見底,謂之禹井。

秦廷手段變了。

不再如過去一般只知道蠻橫推行,根本不理會底層的反對,一個勁的強壓,眼下卻變得更加謹慎,也變得更加柔和了,只是這種變化,對張良而言,十分的危險。

他並不希望見到秦廷這樣。

他更希望見到過去那個驕橫冷酷的大秦。

張良目光閃爍。

遠方升起的太陽,此刻已有些刺眼。

他心中生出一股緊迫感。

他迫切的想見始皇一面,哪怕只是遙遙的望著,他必須要搞清楚,秦廷為何會突然生出這麽大的轉變,大的有些令人震驚,有些害怕,更令人驚懼。

張良收回心神,將目光移向了右側。

那是會稽山的位置。

也是始皇日後祭祀大禹的地方。

小舟在船槳的波動下,緩緩的駛向了岸邊。

而在小舟停靠不久,水面上就突然多出了數十艘黑影。

而船頭赫然飄揚著一面旗幟。

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