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我,閻樂,大秦丞相?(第2/3頁)

而他之所以為閻樂所惡。

同樣就在於閻樂嚴防死守之下,其兄長徐福卻逃到了嵇恒家中,最終害的閻樂不僅沒有自保成功,還受到了徐福牽連,最終無奈丟了官,而閻樂最終將這種不滿,全都宣泄在了自己頭上,種種新仇舊怨,他又怎麽可能不怨恨嵇恒?

在他眼中,自己之所以淪落到如今地步,一切都是嵇恒所害。

見徐社在那獨自發狠,閻樂卻很是不耐煩道:“有什麽想法就直接說完,要是再這麽吞吞吐吐,你信不信我真讓你成為結巴?!”

徐社面露不愉。

只是他不敢招惹閻樂,只得憋屈道:“扶蘇過去拉攏的多為六國出身的官員,但在跟嵇恒親近之後,卻是轉頭親近起了關中出身的官員,眼下朝堂看似沒有關中關東官員之分,但這只是明面上的,暗地雙方互相其實一直都不對付。”

“不然早前也不會弄出逐客令這些事了。”

“雖然當年始皇主動認錯,將此事解決了,但這事既然能發生,那便說明大秦朝堂上,官員之間的確存在著嫌隙,只是後面隨著天下一統,不少人壓下了這些嫌隙,但壓下,並不意味著消失。”

“更不意味著沒有了。”

“現在把嵇恒六國貴族的身份捅出,其實就是在舊事重提,重新激起這些朝臣敏感的神經。”

閻樂眉頭緊皺,完全沒想清楚,開口道:“你給我說明白點。”

徐社眼中露出一抹輕蔑,但還是耐著性子道:“那嵇恒是六國貴族出身,但在其影響下,扶蘇卻跟六地出身的官員疏遠,這便可以向外透露風聲,這人是六國的細作,故意跑到鹹陽親近扶蘇,為的就是搞亂大秦,破壞大秦內政,挑唆官員不合。”

“這個消息一經傳出,無論真或假,都會讓人心生猜疑。”

“也都會讓人對嵇恒產生質疑。”

“到時……”

“扶蘇豈會不焦頭爛額?”

“而且扶蘇也解釋不清楚,因為關中的編戶齊民中沒有‘鐘先生’的存在,他的名字是嵇恒,而嵇恒已經死了,若是這位‘鐘先生’真的是秦人,又豈會查無此人?”

“所以嵇恒一定是六國余孽!”

“而他身為六國貴族,挑唆扶蘇跟六地出身官員的關系,而且還已經成功了,這又如何不會激起六地出身官員的不滿?到時這些官員興師問罪之下,扶蘇處境只會更加艱難。”

“再則。”

“扶蘇辨不清楚的。”

“他的一切解釋都很空洞,拿不住任何實質證據,最終只會進一步疏遠六地出身的官員,也會讓他在朝中更加不得人心,而這同樣也能成為後續胡亥公子攻擊扶蘇的口舌。”

“就算始皇回來了,扶蘇也不能辯白。”

“也不敢辯。”

“因為嵇恒的真實身份是不能說的。”

聞言。

閻樂嘴角露出一抹滿意的笑容。

徐社這個主意倒是不錯,就死死咬住嵇恒來路不明這點,逼的扶蘇百口莫辯,準確說是百口難開。

徐社繼續道:“當然此事是不能只挑起就結束的,因為扶蘇畢竟在朝中還是有很大權勢的,若是在聽聞這個消息的情況下,命令臣子將嵇恒的信息登錄在冊,這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長吏你當在事情稍一冒頭的時候,便要立即出手,借著‘辟謠’的名號,去直接調查嵇恒,同時將嵇恒在鹹陽沒有驗傳的事做實,徹底堵住扶蘇的後路。”

“而且長吏也無須忌憚扶蘇。”

“長吏為鹹陽令,聽到城中傳出流言,自要去核對。”

“名正言順,一切合理合規。”

“就算扶蘇知曉了,也沒有任何辦法。”

“等到將‘嵇恒’的信息調查清楚後,長吏就可直接上報,同時將消息直接傳給其他朝臣,到時再讓這些朝臣去‘勸說’扶蘇,對扶蘇發難。”

“至於這些朝臣怎麽勸,朝臣的那些老狐狸,手段可多著呢。”

“這就不用長吏上心了。”

“那嵇恒沒有驗傳,便證明在鹹陽沒有身份,沒有身份,那長吏就可按律將嵇恒抓起來,到時無論是真的按律貶為刑徒,還是直接關押入獄,都由長吏做主,或者說是看扶蘇跟朝臣爭辯的結果。”

“就算最終不能真把嵇恒怎麽樣,但嵇恒短時恐也難出獄了。”

“也算是斷了扶蘇一條手足。”

“此事之後,朝臣見扶蘇對嵇恒這麽信任,定會越發對扶蘇不滿,等始皇歸來,一定會有更多朝臣彈劾扶蘇,認為扶蘇為六國余孽蒙蔽,中了挑撥離間之計,等真的到了那時,長吏再夥同其他朝臣,聯名上書廢扶蘇儲君,立胡亥為儲,豈不就順理成章了?”

“長吏在鹹陽做了這麽多事,胡亥公子日後若是上位,又豈會不對長吏大加賞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