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始皇,你讓我失望了!(第2/3頁)

也是從商朝開始。

底層人就算知道龜甲占蔔,也無法解釋‘天神’的旨意,這便是商朝君主統治天下的方式。

掌握對‘神諭’的最終解釋權。

也自此徹底化身成為真正的天神使者。

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近人而忠焉,先祿而後威。

先賞而後罰,親而不尊。其民治敝,蠢而愚,喬而野,樸而不文。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先罰而後賞,尊而不親。

其民之敝,蕩而不靜,勝而無恥。

商人認為天上有個至高神‘帝’,這個至高神不會直接幹預人間事務,真正起到作用的是祖先神,所謂的‘祖先神’指的就是商朝王室跟貴族成員去世後,所化身成的一種神靈。

而在商人為天下設立的觀念中,就算其他諸侯方國能夠學會這種溝通天神的方法,也依然會出現‘無神可問’的情況,因為能幹預人間的神靈,全部都是商人先祖的化身。

也是在商朝的時候,商人對神靈的敬畏,達到了近乎瘋魔的狀態。

幾乎事事都會詢問上天的意見。

正所謂物極必反,在商人對神靈的敬畏達到極致之後,商朝的君主便察覺到了異樣,他們敏銳的察覺到自己的權力,為巫師所竊據,巫師的地位已經有了超越王權的跡象,也是從帝乙開始,商朝就針對神權,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以王權代替神權的形式,削弱貴族巫師,對商朝王權的影響。

這也是為何,商朝分明十分推崇‘人祭’,而在帝乙、帝辛時代,卻大肆減少了‘人祭’的次數,目的其實是削弱巫覡的實力,提高王權。

也是從這時起,商朝正式廢除了對其他區神靈的膜拜,只尊許對祖先神靈進行祭祀,而且還將商朝的現任君主,比作成為‘帝’。

此時商王不再是天神的使者。

而是直接成為天神。

然而無論是帝乙、還是帝辛,他們都沒有想過直接否定神權,只是想通過此法,刻意削弱天神的影響,提高商朝王權的統治以及合理性。

內部的變革,夷方的叛亂,加上周國的崛起,最終導致商朝改革失敗,為周國覆滅。

不過周國雖後面覆滅了商朝,但依舊沿襲下了對神靈的解釋權,周文王姬昌也是改革了伏羲時代的占蔔方式,將原先的八卦重疊,演繹成了六十四卦,而在當時的周易系統中,只有卦辭,而沒有爻辭,這也意味著除了姬昌,沒有其他人能解釋這六十四卦的含義。

自此周‘聖人’徹底取代商帝。

將自身神靈化,窮奇極致也不過是周文王,但周朝能以‘聖人’滅商,日後同樣也會出現新的‘聖人’滅秦,而且周人能這麽做,是因為唯有周王室能解釋周易,然秦是沒有這個條件的,秦並沒有創造出‘周易’這樣的占蔔方式,這也意味著解釋權將再度落到巫師手中。

而巫師對天下災難的解決之法,從來就只有兩類,一個是祈神,另一個是祭祀。

他們是絕不會容許人自救的。

這是自古過去得到的血的教訓,而這種教訓即便到了東漢依舊如此,東漢漢章帝時期,天降大旱,有一部分人認為應該打井,解決一定旱災情況,而有一部分人則認為大旱是天有異象,所以應該祭祀求雨,以此來確定王權的統治地位。

最終漢章帝選擇了祭祀求雨。

然而漢章帝的祭祀求雨並沒有祈求到分毫,這也直接導致了地方餓殍無數。

即便如此。

漢章帝依舊沒有改變主意。

而這種情況在華夏還會一直延續。

延續近兩千年。

世上很多人都知道解決之法,但為了維護所謂的王權,維護所謂的神權,視人命如草芥,任由生靈塗炭、民生凋零,這對嵇恒而言,是一種莫大的悲哀。

他輪回九世。

見過太多這種場景。

他實在不想再讓荒唐可笑的神權意念在天下作祟了。

更不想讓天下繼續維持‘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的狀態,這是對天下的不負責,更是對人命的踐踏。

他認為自己當扭轉這一切。

然過去九世,他做過嘗試,無一例外都失敗了。

在漢朝董仲舒的‘天人感應’之後,神權思想徹底深入世人骨髓,根深蒂固,根本就不是尋常改革能改變的,他也沒有辦法說服滿朝大臣跟君主,加之身處亂世,實在沒有精力去扭轉,眼下身處秦朝,這個方興未艾,一切處於萌芽的新時代。

一切都還來得及!

“朕若是聽你的建議,難保不會成為帝辛。”嬴政漠然道。

嵇恒輕笑一聲,淡淡道:“帝辛的商朝跟秦不一樣,商本身就是靠信神發家的,所以最後帝乙帝辛試圖削弱神權對王權的影響,集權於上,受到了很大的阻力,而大秦立足於法,法講的是實事求是,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