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勝天半子?!(第2/3頁)

“黃老學說……”嬴政輕語著。

他對這門學說沒有多少聽聞,而且也不值得聽聞。

正如嵇恒所說,齊威王想用這門學說來革新齊國,但最終齊國變法並不徹底,甚至還越發羸弱,因而又有多少人會在意稷下學宮創建出的所謂集百家大成的學說?

嬴政搖頭,沉聲道:“就像你說的,這門學說並不完整,齊國也最終為秦吞並,如此學說又豈能為秦所用?”

嵇恒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他坦然道:“就目前而言,黃老學說充其量只有三門書籍,分別是《黃帝四經》、《管子》、《列子》,但這並不意味著黃老學說不能更進一步,而且就我知曉的,黃老學說其實有更進一步,只是這些書籍最終淹沒在了浩瀚歷史煙雲中。”

嬴政冷笑一聲,淡漠道:“既然被淹沒了,那便說明無用。”

“朕知道你很推崇這門學說,過去更是沒少用《管子》《列子》教育扶蘇,但天下之重,豈能這麽輕易草率?而且還是一門不全的學說,就算朕正如你所想,大肆宣揚這些思想,然沒有後續的學說,注定會被世人摒棄。”

“朕豈會因你一人之私念,而置大秦生死於不顧。”

“你沒有這個資格!!!”

聞言。

嵇恒也不由苦笑一聲。

他又何嘗不知自己有些異想天開了。

只是……

事實並非如此。

黃老學說並非沒有後續。

甚至黃老學說的後續還得到了後世認可,只是最終成為了曇花一現,在儒家徹底壟斷天下思想的情況下,那門接續之作,被歷代統治者視為了禁書。

沉吟良久。

嵇恒輕嘆一聲,緩緩道:“《天瑞》開篇言:有生不生,有化不化,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故常生常化。”

“這句話的意思是,有生滅的事物不能不生滅,有變化的事物不能不變化,能夠產生事物的就能脫離生滅,能夠讓事物變化的就能不變化。”

“或許這麽聽著有些玄乎拗口。”

“簡而言之。”

“這個世界總是處在一個莫名的規則之中,就像是白天黑夜,四季更叠的循環一樣,作為人是不知道這種規則為何會出現,也不知道這種規則的最終意義,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世界因為這種規則而存在,也因為這個規則而變化。”

“而這個規則被稱為‘道’!”

“夫有形者生於無形,則天地安從生?”

“在當時諸子看來,這種規則是如何創造萬物的呢,諸子認為有四個階段,分別是無氣、氣始、形始、質始。”

“至於其中的過程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人因天地規則而生,也根據天地規則而演變。”

“天地之間有其自然的規則。”

“熒惑守心就跟白天黑夜、四季更叠一樣,其實只是天象的一種循環,只不過這次循環時,出現在了秦統治天下的時刻,然無論是不是秦,熒惑守心都會出現,不會隨朝代更叠,人心變化而改變。”

“天自然無為!!!”

“天地都是沒有生命特征的實體,宇宙間的運動變化和萬事萬物的生成,也不是天空所為,而是無為的結果。”

“至於天地萬物,實則是由一種特殊的‘炁’構成,這‘炁’是一種物質因素,分為陰氣和陽氣,有形和無形,生命的誕生是因為炁聚,生命的消亡也是因為炁散。”

聽著嵇恒的話。

嬴政眼中難得露出一抹沉思。

他其實並未聽明嵇恒的說的‘道’、‘氣’,但他聽明白了一件事,就是熒惑守心一定會發生,也一定會在這個時間點出現,只是恰好這時是大秦的天下。

嬴政目光微異。

嵇恒說的東西,已有些顛覆他過去的認知,也從根本上否認了世間盛行的天人感應,也直接否定了天的存在,天和人都是自然而成,就算真有所謂的神靈,也不是人格化的神。

最終。

嬴政搖了搖頭道:“朕不想聽你說這些玄而又玄的東西,朕只想知道,如果朕不信,你又當如何平息當今天下的流言。”

嵇恒淡淡道:“熒惑守心被視為天降災難。”

“所謂災難,不外乎天災人禍。”

“而自古以來的天災,主要是地龍翻身,洪水,大旱。”

“地龍翻身自來鮮少,而洪水,大秦這些年固然勞民傷財,但並非毫無所為,也實實在在修繕了天下河渠,只要不爆發特大水災,基本不會有太大影響。”

“至於大旱。”

“這次分野之地都是水澤之地,想要讓這麽廣袤的區域顆粒無收,至少也要數年,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並沒有這個跡象,所以在我看來,天災的可能性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