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利之所在,民歸之;名之所彰,士死之!(第3/3頁)

尤其是扶蘇之前所說,很多都跟爵位掛鉤。

若能在這次軍事中斬敵頗豐,未必不能從一名小吏,被提拔為士官,到時豈不能更快結束役期?

即便如此。

扶蘇依舊有些擔心。

他更是暗地告訴李信,為了確保萬無一失,不要在意成本,寧可用強弓勁駑多射幾輪,也要確保這次軍事行動完勝。

他不希望有任何意外發生。

哪怕付出更多代價。

也在所不惜。

對於扶蘇的建議,李信自是聽進去了。

不過現在戰事還未開始,尤其隨著一大批士官轉職,新的士官接任,而大秦因為全民皆兵,幾乎所有秦人在成年後都要服役,軍隊素質不低,磨合時間並不會花太久,所以最終還是會將戰事時間向後面拖延一段。

好在嶺南氣候濕熱,並不像北方,氣候會急轉直下。

所以時間長短並不會影響太多。

此時。

零陵的縣衙內。

扶蘇正手持《韓非子》揣摩著。

經過這近一年的洗禮,他對韓非子有了更深的理解,現在再度看起韓非子,也有了不同的感受跟認識。

扶蘇喃聲道:“韓非子果真是大家。”

“他對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看的太過清楚了。”

“人與人,利也!”

“韓非說的對,人不管是愚蠢的,還是聰明的,在進行選擇的時候都會有所取舍,取舍的標準也只有四個字,趨利避害。”

“這是人之常情。”

“利之所在,民歸之;名之所彰,士死之!”

“世間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

“世人皆說魯國的陽虎犯上作亂是不對的,但只要利益足夠大,普天之下的大小臣僚,又有誰不會成為陽虎呢?”

“人性,本惡!”

“沒有人不謀利,也沒有人不算計!”

“比如伯樂,世人皆說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但伯樂教人相馬時,如果討厭那學生,就教他相千裏馬,如果喜歡那學生,就教他相普通馬,世人皆以為伯樂高風亮節,實則千裏馬百年不遇,而普通馬卻是時常都有。”

“其中又何嘗沒有算計?”

“其中道理,嵇先生很早就看明白了。”

“也早就說明了。”

“而君跟臣同樣是這樣。”

“君跟臣原本是沒有什麽關系的,他們能夠合作,是因為君主需要臣子的智力,臣子貪圖君主的封賞,這才能走在一起,但無論是君還是臣,都得記住,有害於自己而有利於國家的事,臣不會做,有害於國家而有利於臣下的事,君也不會做。”

“君臣之間。”

“要做的便是算好各自的賬。”

“如此關系才能建立,也才能鞏固,最終還是要羅落到利益上。”

“這便是……”

“君以計害臣,臣以計事君。”

“君臣之交,計也!”

扶蘇一字一句的看著,心中感觸不斷累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