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職業軍人的雛形!(第3/4頁)

南海八年,北原三年。

大秦早已培養出一批十分可觀的識字人才。

只要給予他們機會,讓他們學習律令跟經文,提高文化修養,他們是完全能夠勝任地方官吏。

然大秦從始至終都沒有考慮過。

準確說朝廷根本就不知道有這樣一批人。

戍衛制太新了。

新到秦這創立者自己都不知道這些。

若是能將戍衛制真正利用好,大秦官吏短缺的問題是會得到一定解決的,而這同樣是他力主這些士卒走出關中的原因。

他們待在軍中,待在關中,根本就認識不到這些。

秦人太卷了!

他們值得擁有更好的。

甚至日後還能借此讓關東民眾參與戍邊,繼而一步步瓦解六國貴族對關東的影響,讓更多天下底層民眾參與到秦這個帝國的建設中來。

只是現在說這些還為時尚早。

良久沉默。

扶蘇已明白了過來。

嵇恒之意,是在大秦戍衛制下,大秦的士卒跟過去不一樣了,這些士卒大多掌握了一定的讀寫算術,已初具成為官吏的基礎。

大秦缺少基層官吏。

這個問題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

一直得不到解決。

正是因為此,關東的官吏,才敢三心二意。

若是大秦將這,不說幾十萬,至少幾萬的士卒安排到關東為吏,朝廷對天下的控制力豈不要大大加強?

扶蘇面色一喜。

他壓下心中的欣喜,問道:“戍衛制下的士卒,當真有這般能力?”

“不知道。”嵇恒很是幹脆的回答。

扶蘇一愣。

嵇恒淡淡的掃了扶蘇一眼,沉聲道:“我沒有去過北疆跟南海,只是對軍中情況有一些了解,具體如何,還需有人去實地看。”

“這只是我的推斷。”

“至於真相如何,這我豈能知曉?”

扶蘇尷尬的笑了笑。

嵇恒雖前言不搭後語,但也的確說的沒錯。

嵇恒只是對當下戍衛制的情況做出推斷,真正是什麽樣子,他的確說不準,他畢竟沒有到過邊荒,更沒有實地了解過情況,又豈敢誇下海口?

扶蘇一臉訕訕道:“是扶蘇心急了。”

扶蘇對此早已習慣,臉不紅心不跳道:“如果先生的推衍為真,戍衛制當真能解大秦的燃眉之急,關東正是因為官吏缺乏,才繼續任用原六國官吏,而這些人大多首鼠兩端,很多都跟六國貴族私下有聯系。”

“若按先生之法。”

“將這些戍衛士卒任用為吏,不僅能給士卒一個妥善的交代,還能解決朝廷一直懸在心上的功賞問題,當是一舉多得。”

“先生大才。”

扶蘇眼下也懶得動腦了。

他早就有自知之明,自己的腦子就是比不過,嵇恒恐早就在心中將這些算計明白了,也早就料好了一切,他光聽一陣,又豈能聽出問題?

他沒那個能力。

他默默將嵇恒的主意記下。

準備回去就將這些上書,讓父皇去拿主意,他相信以父皇的魄力,定然是會同意的。

若真落實下去,過去困擾朝廷的很多棘手問題,一下就都迎刃而解了。

他心中大快。

胡亥耷拉著身子,已有些沒精打采。

他完全沒聽懂。

不過他也懶得多問了。

他對什麽戍衛啊、屯邊這些是一竅不通,就算嵇恒詳細的講了,多半也聽不明白,就不去自找折磨了。

嵇恒面色淡然。

他沉思了一下,繼續道:“我前面提出的解決之法,大多是圍繞著爵位為簪裊、不更的士卒,至於最底層的公士跟上造,數量是最多的,甚至可能高達數十萬,因而朝廷若真的動了心思去解決。”

“必須要準備很多錢糧。”

“田宅的情況,若是情況好,簪裊、不更的士卒,願意送子弟上學,或者願意自己去關東為吏,朝廷可借此收上來不少,或者少分發一些,但這些數量,相較於數十萬的公士跟不更,還是相對偏少。”

“誠然賜氏能讓這些人心中好受一點,但最終還是要落到實利上。”

“所以若是軍中反應不強烈,可將賜氏的條件,相對拔高一點,簪裊以上可免費賜氏,上造爵位有機會被賜氏,但要求是跟簪裊子弟入學一樣,不再額外分發田宅,且需在南海或者北疆服役滿多少年。”

“至於最底層的公士,則都與之無緣。”

“如此算下來,大秦最終需給出的田宅數量會大幅減少,若是數量不高,到時或只能用錢糧去解決了。”

“大秦這一年囤積下來的錢糧恐還不夠。”

扶蘇目光一黯。

嵇恒的主意已經很盡心了。

通過各種虛賞、實賞,勾起士卒的欲望攀比,繼而讓士卒主動放棄功賞,為朝廷減少壓力,但這只能解決上造及以上爵位士卒的情況,至於最普遍,也是數量最高的公士,這依舊很難去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