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軍政分離是大秦的紅線!(第2/4頁)

“而更高的五大夫、左庶長、右庶長、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駟車庶長、大庶長都屬於‘卿’級。”

“關內侯跟徹侯則屬於‘侯’級。”

“大秦立國之初,封了不少的侯,但大多是關內侯,關內侯只有‘侯’的稱號,並沒有實質的封地,平常也只能住在帝都鹹陽,而武成侯王翦、通武侯王賁則都屬於徹侯,這是有自己封地的。”

“只不過秦的徹侯跟周時不一樣,只有征收封地賦稅的權力,並不能對封地進行實際治理,即便如此,徹侯的地位依舊極高,像王翦王賁病逝後,可以直接埋在封地頻陽,規格更是跟過去的諸侯王無異。”

“而這便是商鞅提倡的‘有功者榮顯’。”

“我不知王離的武城侯是屬關內侯還是徹侯,但無論是哪個‘侯’,他的身份地位都遠在蒙恬之上,甚至滿朝大臣也只有少數幾人爵位在王離之上,就算是蒙恬也難以企及。”

“蒙恬其父蒙武為淮南侯。”

“蒙武去世後,蒙恬降一級繼承其爵位,眼下為大庶長,雖北卻匈奴有功,但依舊沒有被封侯,這也就意味著王離的身份是在蒙恬之上的。”

“眼下王離為蒙恬副將,但王離的爵位在蒙恬之上,兩者之間定然會生出一種不平衡,加之王氏在軍中很有威望,很多將領會自發的親近王離,因而原本獨攬軍權的蒙恬,手中軍權會得到一定稀釋。”

“繼而達到一定的制衡效果。”

聞言。

胡亥若有所思。

他已大抵聽明白了。

王離軍功不顯,但爵位高身份高,又是軍中威望極高的王氏子弟,自然會引得很多將領投靠,而且大秦爵位高的人不用對爵位比自己低的人行禮,王離只要真的端架子,見到蒙恬是可以不向蒙恬行禮的。

這無形間也會削弱蒙恬在軍中的威望。

從而削弱蒙恬在軍的影響力。

想到這。

胡亥眼中露出一抹激動。

若王離在軍中有這麽大影響力,能夠跟蒙恬分庭抗禮,那豈非意味著他實則並不比扶蘇差太多?

不過胡亥並沒有高興太久,嵇恒就直接給其潑了冷水。

嵇恒冷聲道:“你打的什麽主意,我很清楚,只是勸你不要多想,王離只適合用來平衡軍中勢力,並不足以作為依仗,他沒有那個能力。”

“蒙恬的軍功是實打實的,王離是沒有多少建樹的。”

“沒有戰事尚好,一旦有戰事……”

嵇恒搖了搖頭。

胡亥面露尷尬之色。

嵇恒道:“王離去北原軍團,蒙恬是樂於見到的,現在的蒙氏在大秦地位過於顯赫了,雖不如當年王翦那般功高蓋主,但蒙恬為大秦上將軍,在一月前,其弟蒙毅還位列九卿,如此權柄,蒙恬又豈會不感到不安?”

胡亥點頭。

他也感覺蒙氏太顯赫了。

嵇恒沉聲道:“我之前在獄中說過,只要扶蘇上位,蒙恬定為丞相,也只能為丞相,唯有如此,才能籠絡蒙氏,也才能保證扶蘇的皇位穩固,若繼續讓蒙恬掌軍,恐就算是扶蘇,也會感到不安。”

“軍政大權是不能集中在一家手中的。”

“再信任,也不行。”

“而今北原郡及附近幾個郡縣的軍政大權都在蒙恬手中,大秦嚴明的軍紀,並不支持蒙恬以下犯上,但他畢竟手握大軍,其弟之前又領一府政事,這如何能讓上面安心?”

“軍跟政,蒙氏只能攬一個。”

“眼下只是始皇特許,但這種注定不能長久,像馮氏,族中三人位列朝堂,但也只局限在朝堂,並不敢插手到軍隊,楊端和所在的楊氏,族人楊熊、楊武、楊喜等都在軍中,族中很少直接從政。”

“軍政分離是大秦的紅線!”

“所以前段時間王離去北原為蒙恬副將,蒙恬其實是欣然接受的,至少這表明了,始皇並未真將他視作皇權的威脅,而這段時間蒙毅又被免了職,蒙恬心中只怕徹底安心了。”

胡亥微微頷首。

嵇恒並沒說按歷史進程,扶蘇其實還要去接管北原幾郡政事,進一步削弱蒙恬在北方的控制力。

只不過眼下顯然改道了。

嵇恒道:“蒙氏的情況尚且不多論。”

“王離是難當大任的。”

“他出身將門世家,若說毫無領兵之能,這其實有些偏頗,但相較於其大父王翦、其父王賁,明顯遠不及也。”

“但正因為家世顯赫,王離骨子裏是帶著傲氣的。”

“他跟蒙恬又算是一代人。”

“他為‘侯’,身份地位奇高,只怕除了相識的將領,他都不太會將其他將領放在眼中,然他的能力,並不足以支撐他的傲氣,所以沒有戰事尚好,若發生了戰事,王離注定會因此遭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