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國無刑民!國無刑吏!(第3/4頁)

“也是引國誤入泥沼。”

“好聽人之浮說而不權事實,故雖罪禍朝臣,不能使國強也,此猶飲鴆止渴,看似於國大利,實則危害之烈,後患之大,恐無一補救也,若行,凡官署官吏,無故遭受迫害,豈非讓大小官吏寒心?如此環境,又豈能一心為國?”

“目下天下雖定,然六國余孽仍在四方窺視,若因此遷怒官員,便是舍棄人心,當此之時,將廷尉府整個官署及其余官署治罪,長公子不怕背害賢誤國之名嗎?”

杜赫說的很重。

他執掌少府,位列九卿之一。

不能置之不管。

前面扶蘇那般言語,已是不留任何情面,他又豈會因此退縮?

扶蘇眉頭微皺。

他已是清楚自己交惡了杜赫。

但他不得不為。

扶蘇拱手道:“扶蘇不才,目前只喜讀《商君書》等法家書籍,《商君書·禁使》明言:吏雖眾,同體一也。夫同體一者相不可。且夫利異而害不同者,先王所以為保也。”

“這句話的意思,你們比我更了解。”

“官吏雖然人數眾多,但利益一致,這就不可能互相監督,利害不同才是先王實行連坐的根據。”

“在其余非法制國家尚且有此認為,何況以法立國的大秦?”

“《商君書》中相關的內容很多,若是諸位大臣不嫌,扶蘇不建議多說幾句。”

“《去強》中說道:以刑去刑,國治;以刑致刑,國亂,故曰:行刑輕,刑去事成,國強;重重而輕輕,刑至事生,國削。”

“《說民》中說道:“刑生力,力生強,強生威,威生德,德生於刑。”

“《韓非子·內儲說》:無棄灰,所易也;斷手,所惡也。行所易,不關所惡,古人以為易,故行之。”

“夫火刑嚴,故人鮮灼,水形懦,故人多溺。”

“……”

“這麽多例子足以明證一點。”

“執法當從嚴。”

“唯有嚴厲執行刑法,才能讓民眾不至於見官府懦弱而犯法。”

“大秦對民眾法制可謂是嚴苛,若落到官員身上,便開始考慮各種情況,豈非重重而輕輕?如此行事,又豈能讓民信服?民眾重重,而官吏輕輕,長此以往,律法威嚴勢必盡喪。”

“眼下懷縣沉船事件死亡上百人。”

“若不對相關官吏進行懲治,豈非讓官吏始終抱有僥幸?長此以往,執法不一,大秦豈不危矣?”

“大秦以法立國,自當一視同仁。”

“大秦的律法從來不是追求傷害民眾,而是要用來徑直奸邪阻止犯罪,刑罰重就能嚇阻民眾以身試法,從而消滅犯罪行為,官吏亦然,唯有對官吏進行嚴懲,才能遏制官吏知法犯法,知法亂法,才能真正減少犯罪。”

“如此才能實現國無刑民。”

“國無刑吏!”

“唯有以儆效尤,才能做到以刑去刑。”

扶蘇沒有再說。

但眼中的堅毅盡顯無疑。

杜赫等人面色更顯難看,但卻是不好再辯駁。

大秦就是以法立國,相關條令更是寫入秦律的,雖很多早已不被認真執行,但說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若是將其擺到明面上,很多事都收不了場,就算是他,也不敢輕易去觸碰。

見狀。

李斯清楚事已決出。

他便以丞相的身份,重申了一下律法之森嚴。

法不可違,更不能犯。

最終。

他對扶蘇的觀點表示了贊同。

隨著李斯開口,原本場中沒有開口的官員,這時也紛紛開口。

異口同聲的表示贊同。

這時。

高坐其上的嬴政慨然拍案,讓有些喧鬧的大殿安靜下來。

他看向蒙毅,道:“蒙毅,你對扶蘇之見如何看?”

蒙毅面色板正,拱手道:“回陛下,臣認為長公子所言不無道理,臣的確失察,若能早日洞悉商人身份地位之轉變,對商賈的言行舉止加以約束,恐不會致使這次的沉船事件,也不會陷關中於慌亂。”

“臣甘願認罰。”

“請陛下治罪,臣絕無怨言。”

蒙毅毫無辯解之意。

他很清楚。

治罪與否,並不取決朝堂。

而是取決於陛下。

陛下若想治罪,無論朝臣怎麽爭,最終都會被定罪。

陛下若不想治罪,就算長公子怎麽說,就算說的天花亂墜,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他蒙氏世代相秦。

很早便明白一個道理,一切交由君主裁定。

蒙氏只管聽令服從。

嬴政看向廷尉府其他官員,問道:“諸卿呢?”

獄正、左監、右監等官員對視一眼,眼中露出一抹苦澀,連主官都沒有反對,他們身為下屬又豈敢反對?就算心中有百般不願,此時也只能硬著頭皮說‘聽憑陛下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