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智者不入棋局!(第3/4頁)

嵇恒起身,將屋中的竹簡抱到案上,讓屋外的侍從進來,將這些竹簡送歸禦史府,眼下這些竹簡已修訂完成,自己也不會再隨扶蘇前去,因而一切也當結束。

就在嵇恒想重新躺會躺椅時,似想起了什麽,又提筆落下了幾字,然後將白布黑字用一竹竿撐著,掛在了自己門上。

寒風冷冽。

將白布上面的字吹得歪歪扭扭。

但還是能看出寫的什麽。

無酒勿擾!

做完這一切,嵇恒如過去般,慵懶的躺回了躺椅,手掌拍著大腿,吟唱著:“記得當時,我愛秦淮,偶離故鄉,向梅根治後,幾番嘯傲。”

“……”

“千秋事大,也費商量。”

“江左煙霞,淮南耆舊,寫入殘編總斷腸。”

“從今後,伴藥爐經卷,自禮空王。”

……

三日後。

扶蘇等公子再次出發。

依舊是那頭牛車,不過少了嵇恒,還多了幾名公子,一行人穿著小吏皂衣,伴著牛兒沉重的喘息聲,一步一步的駛向了雍城。

在這幾天內。

齊地叛亂之時,已傳至全城。

始皇的征發詔書也早已下發,北原軍隊的將領涉間率軍萬人,去齊地渤海郡平叛。

聽到涉間之名時,嵇恒微微有些分神。

他聽說過涉間。

此人忠直不阿,在巨鹿之戰後,雖帶兵殺出了重圍,但聽聞將士被困,最終又殺了回去,在知大勢已去後,選擇了焚身自滅,以身殉國。

涉間的所為,他同樣做過。

因而聽到涉間被委以重任,也不禁有些恍惚。

同時。

他還聽到了一個消息。

王離被始皇恩賞為了武城侯。

王離的武城侯,跟其大父王翦的武成侯,只有一字之差。

不過對於王離,嵇恒沒太多想法。

此人忠臣有余,才能不足。

放在太平之時,才能尚且足夠,一旦遇到亂世,王離就難堪大任,非是王離沒有才能,而是相對其大父、其父而言,實在有些平庸,加之因為出身顯赫,骨子裏有股傲氣,盛氣淩人之下,往往志得意滿,不太會把其他將領放在眼裏。

最終也害人害己。

歷史上王離就因跟章邯有矛盾,最終為章邯之弟章平坑害,繼而導致兵敗巨鹿之戰,而這一切的根由,就在王離放不下自身架子。

不願為章邯驅使。

王氏的顯赫,養成了王離的心高氣傲,最終害了王離自身,也將大秦坑入了深淵。

不過嵇恒知道始皇為何要這麽做。

平衡!

隨著王賁病逝,軍中蒙氏威望最高,蒙恬手握三十萬大軍,鎮守北方,軍政幾乎一把抓,任誰面對這種局面,都會有所提防,其他將領,功勛比不過蒙恬,唯一能跟蒙氏較量的是王氏。

王氏跟蒙氏都世代相秦。

王離跟蒙恬也算是同一代的將領。

不過王離軍功太少,直接扶正,對蒙恬構不成太多威脅,所以始皇特意給王離賞賜高爵,為的就是壓過蒙恬,蒙恬雖為大秦上將軍,但爵位是低於王離的,等王離回到軍中,按軍功爵制,王離是不用給蒙恬行禮的。

再則。

王氏在軍中很有影響力。

王離另類繼承了王翦的侯爵,同時也會繼承了王氏在軍中的遺產,只要王離去軍中,過去跟王氏親近的將領,也會繼續去親近王離,這無形間也達到了削弱蒙恬對大軍的控制。

加之王離有些傲氣。

王蒙兩家都世代相秦,王離跟蒙恬又是同一代人,王離心中定是有些不服。

繼而讓軍隊勢力分化為了兩支。

避免了一家獨大。

對於始皇的決策,嵇恒並不認為有錯。

任何一位君主,都容不得軍政大權交於一人之手,這對君主的威脅太大了,這種露骨的威脅,嵇恒第八世為桓溫時是深有體會,那是真的可以為所欲為,皇帝也不過爾爾。

不過嵇恒認為始皇做的不夠。

始皇只看到了蒙氏一家時代相秦,以及蒙恬在軍中威望很高,卻是沒有看到,南疆的五十萬大軍。

固然蒙恬因有監督長城修建的職權,近乎獨攬北疆的軍政大權,但趙佗在南方一樣,隨著任囂身亡,趙佗也近乎獨攬了南海的軍政大軍,只是南方環境艱苦,加上通信不便,趙佗又向來低調,不為朝堂察覺,因而並沒引起始皇重視。

最終也讓秦朝自食了惡果。

對於朝堂近日的所為,嵇恒只是一笑了之。

並沒有太上心。

他已恢復到之前的狀態。

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十月已進入尾聲。

天氣越發清冷,嵇恒早早就回了屋中,只有桑樹下的棋布,還在風中獵獵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