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智者不入棋局!(第2/4頁)

這非他想見到的。

他做不到堅持當代的大秦國情。

但扶蘇能。

扶蘇就是當代人。

他的一舉一動都符合大秦國情。

扶蘇微微側目。

他卻是有些不解,嵇恒很早就在鹹陽生活,對燕地知之甚少才對。

不過嵇恒顯然不願再出去,他自也不會再勉強。

而且嵇恒說的很對。

若嵇恒繼續跟著,他們難免還是會下意識聽嵇恒的想法,這樣跟之前又有何區別呢?

扶蘇拱手道:“扶蘇受教。”

嵇恒揮了揮手,示意扶蘇可離去了。

臨末。

他看著扶蘇空空而來,蹙眉道:“下次再來的時候,記得把這次的酒補上,這段時間因始皇一句話,讓我有些心性失衡,但規矩就是規矩,不能作廢。”

聞言。

扶蘇面露一抹尷尬。

他在聽到齊地張耳叛亂時,一時有些心亂,因而也是壞了規矩。

他拱手道:“下次一定。”

“扶蘇告退。”

說完。

扶蘇緩緩離開了。

走出嵇恒的庭院,扶蘇卻感覺渾身輕松,仿佛壓在身上的一塊石頭,悄然間被卸下了,讓他心神十分舒暢。

他知道是什麽原因。

正如嵇恒所說,自己受到嵇恒影響不小,又向來缺乏自己的主見,還總是被各種指點,無形間,對嵇恒也生出了幾分敬畏。

兩人眼下已近乎為師生狀態。

經過嵇恒的點醒,他已稍微擺正了心態,加上臨走時,嵇恒讓自己帶酒,無形間讓自己的壓力又少了幾分。

因為兩人是交易。

交易之下,又哪有那麽多情緒?

不過,他對嵇恒還是很感激的,若是嵇恒不主動點醒,他恐還會繼續渾渾噩噩,始終不清楚自己真正的問題。

所謂的識事之明、洞察之力,歸根結底,還是出於有自己的判斷。

一味的依賴他人,只會落得盲從。

而他之前就是這般,稍微一遇事,便會急切的尋人求問,像個無頭蒼蠅一般,聽到別人鞭辟入裏的講解,也會瞬間明白過來,認為自己洞悉了真相。

實則只是鳩占鵲巢罷了。

根本就沒那能力。

因而才在朝中鬧了不少笑話。

沒有獨立思考能力,要麽偏信一方,一意孤行我行我素,要麽猶豫不決優柔寡斷,始終都沒有正確的認知。

正確的認知能力,當是對一些話很憤怒,但平靜下來,卻覺得不無道理。

甚至主動去做出改變。

除此之外。

嵇恒的豁達開明,也讓扶蘇很是敬佩。

若換做其他人,誰會去把道理掰碎了,語重心長的告訴自己?

只怕都巴不得自己缺少主見。

好為己謀私。

想到這。

扶蘇肅然站立,朝嵇恒的屋舍恭敬的行了一禮,然後轉過身,心平氣和的離開了,腳步相比以往踏實穩坐了很多。

每一步都邁得十分紮實。

屋內。

嵇恒取出一塊白布,放在案幾上,拿出一塊竹尺,在上面一橫一豎的畫著,在花了一盞茶的時間,他完成了自己的作品。

一副棋盤。

嵇恒上下打量起自己畫的棋盤,滿意的點了點頭,而後將這張白布掛在院裏的桑樹上,任由白布在樹上隨風搖擺。

“與天奮鬥,其樂無窮,與地奮鬥,其樂無窮,與人奮鬥,其樂無窮。”

“我嵇恒沒那麽大本事。”

“我跟自己鬥。”

“這場天下的大棋局,我不能再親身踏入了。”

“一旦入了局,可就不由人了。”

嵇恒坐到了躺椅上。

他回來這半月,一直有些心神難安,只是一直沒有想清楚緣由,在扶蘇到來的那一刻,他陡然想清楚了。

自己入局了!

一旦入了局,見到天下如此多的黑惡,很容易就失去定心,會想著去做出改變,而一旦生出了急躁之心,就會越陷越深。

他唯有作為一個旁觀者,才能始終冷靜的對待一切事。

不然只會越來越看不清。

好在。

他及時醒悟過來。

他是絕對不能入局的,一旦入了局,就會產生利益糾葛,無論大與小,終究是有了,而自己前段時間對繚可等人說的話,便是明證,他九世經驗過於豐富了。

有時無意間就結下了恩情。

若任由這種恩情滋長,早晚有一天會影響到自己,到時自己也會失去平常心跟定力,長此以往,自己這一世跟其余九世就沒了任何區別。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種情況很危險。

嘩啦。

圍棋布在風中獵獵作響。

嵇恒平靜的望著,他要用棋布告誡自己。

自己不能成為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