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第2/2頁)

“這部分幾乎沒有史冊。”

“真正開始有記錄的,是兩千多年前,從先祖伯益開始。”

“當時天下河流泛濫,巨浪滔天,無數生靈塗炭。”

“我嬴氏先祖伯益就因協助大禹治水,為天下立下大功,繼而為五帝中的舜賜姓為嬴,這也是我嬴氏一族的來由。”

說到這。

胡亥頓了一下,頗為賣弄道:“在大秦的史冊中,還記有一件瑣事,便是商人的祖先契也因協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於了商邑。”

“這也是商人的來由。”

“同樣都治水有功,商契被授予了封地,而我嬴氏先祖卻沒有,並非是我嬴氏功勞不夠,而是先祖的功勞太大,封地已不足夠。”

“舜死後,傳位給禹。”

“大禹死後更是直接將天下托付給了先祖伯益。”

“先祖高義,上位三年之後,自知才能不夠,便將天下交還給了大禹的兒子啟。”

“……”

胡亥神色振奮的侃侃而談。

嵇恒臉皮一抽。

他也不得不驚嘆,不愧是秦史,說的真文明。

交還?

那是交還嗎?

那是沒打過,被趕下去了。

不過嵇恒沒有去拆穿,過去的事已不可考,也沒必要在這些上較真,而且眼下大秦是勝利者,他自不會去給自己找不自在。

只是胡亥口中的嬴氏,卻顯得異常的空洞。

充斥著各種贊美誇溢。

但只要稍加細想,就能發現很多問題。

嵇恒其實也能理解,夏朝的時候,基本就靠口口相傳,伯益這一族還輸了,只怕下場不會太好,至少會被逐出夏人的勢力範圍。

再然後。

伯益的後人跟契的後人開始走在了一起,而在商國的君主成湯發動戰爭攻滅夏王朝時,伯益的後人更是拖家帶口,舉族去夏歸商。

而在這次的成湯革命中,秦人第一次發動了祖傳技能。

開車!

在鳴條之戰後,夏王朝覆滅,商朝建立,一部分秦人首領,因驅車有功,被成湯提拔成了大臣。

另一部分則奉商帝之命,在中潏的帶領下,去往了渭水中遊,即商王朝的西邊地界,抵抗戎狄跟周人。

中潏則是秦國跟趙國共同的祖先。

胡亥講的很振奮。

嵇恒卻聽得頗為感慨。

秦人之所以能發跡,不僅是自己會站隊,更因自己是個會開車的老司機。

嵇恒開口道:“你已將秦人夏商之交的事講了一遍,我過去倒也聽聞了一些事,你們可知為何秦人會這麽幫商人?”

“秦人在夏王朝的統治下,已繁衍生息了數百年。”

“為何會在局勢不明的情況下,舉族倒向商人,而且還是拖家帶口,幾乎不留後路的倒向?”

聞言。

胡亥一下怔住了。

扶蘇沉思了一下,緩緩道:“據我知曉的,夏後履癸殘暴不仁,偏信奸人,生活奢靡,為夏民憎惡。”

“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

“江水沛沛兮,舟楫敗兮。我王廢兮,趣歸薄兮,薄亦大兮。”

“這些童謠便足見夏人對當時夏後的仇恨之心。”

“履癸死後,更是被謚名‘桀’。”

“我秦人先祖自能看出天下局勢變化,因而才毅然決然的投靠了商人。”

“這應當並無問題。”

嵇恒點點頭。

在扶蘇說到夏後的暴虐時,他目光緩緩看向胡亥,胡亥自是注意到了,卻不知為何嵇恒會看自己。

夏後的暴虐,跟自己有何關系?

他又不是履癸。

嵇恒沉思了一下,凝聲道:“秦人的圖騰是玄鳥。”

“相傳五帝之一顓頊的後代女修因吞食一枚燕子蛋,生下了一個男孩,大業。”

“無獨有偶。”

“天降玄鳥,生而為商。”

“商人的祖先也發生了相似故事。”

“只不過商人記著的是另一位女修名簡狄。”

“玄鳥,燕也。”

“那是否意味著秦人和商人的祖先,都是因吞食了燕子蛋而懷孕。”

“還有伏羲氏。”

“相關傳說中說的是華胥。”

“所有相關的傳說,都只記有女性之名。”

“那是否意味著華夏各部族,在史前經歷過一段母系氏族社會。”

“當世的人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因而後世子孫往上追溯祖先,大多都只能追溯到遠古時期的一個共同母親。”

“而秦人和商人的祖先都是燕子而生。”

“商人稱自己的祖先為玄王。”

“秦穆公在宗廟祭祀時聲稱見到了句芒。”

“句芒即玄鳥。”

“秦人跟商人擁有共同的圖騰信仰。”

“那是否意味著遠古時期,秦人跟商人是出自同一氏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