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簡單還是難?(第2/2頁)

隨著閱歷的增加,地位的變化,人也會變化。三年前,王宵獵不會有這樣的認識,也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但隨著自己地位穩固,實力增強,威望增加,王宵獵也在改變。

人對世界的認識,對自然的認識,對人類社會的認識,是一點一點在增加的。認識到增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認為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就是一種巨大的進步。這種進步,會改變思想,改變做事的風格。隨著年齡的增長,還會有更進一步的改變。

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是不是正確的?很多事情,是不是真地想清楚了?官員往往對事情還不清楚,理不出頭緒來,卻又受到上面的壓力,做事情簡單粗暴。他們真正理解了,反而不會這樣了。

前世的時候,王宵獵曾經聽過一個著名老師的公共課。老師說,偉人喜歡看佛經,特別喜歡六祖惠能。為什麽?因為惠能不認字,是一個人民和尚。這話有沒有道理?當時覺得有道理。現在認識到,老師的話沒有道理。人民和尚和不認字有什麽關系?認字的,就不能做人民和尚了?做了人民和尚,就不能認字了?這兩者本來沒有關系,因為集中到了惠能身上,就被強行有關系了。

世間的事許多都是如此。對事情認識不深刻,覺得自己懂了,實際上沒有懂。覺得自己認識到了萬事萬物的道理,其實並沒有認識到。事情做對了,不知道為什麽對了。做錯了,不知道為什麽錯了。

對於官員來說,除了極少部分的人,工作態度不好,就是能力不夠。認識到這一點,王宵獵對手下官員要求高了許多,態度也好了很多。知道他們的能力不夠,還要知道怎麽彌補,而不是無能狂怒。進行充分的討論,進行集中的學習,就是辦法之一。

為什麽不是自己直接下命令?因為王宵獵知道,自己想的辦法,未必是最好的辦法,甚至未必是合適的辦法。只有理論結合實際,踏踏實實,才是最好的辦法。

前世的時候,學習了許多知識,學習了歷史,幾乎所有的人都覺得,如果自己到了古代,幾乎必然會大富大貴,避免社會的問題,開創一個美好的未來。實際上可能嗎?當然不可能。中國就是中國,中國歷史上沒有經歷那些,移植別人的,就必須經歷一個改造適應中國的過程。

這個道理實際上很簡單,但絕大部分人就是想不明白。最簡單的,一些到國外留學的人,覺得自己是在發達國家學的,見識過發達國家了,自己必然比沒見過的人更加懂得多,別人都要聽自己的才對。實際上呢?要麽老老實實了解中國,要麽就只能不斷抱怨,甚至是活在自己的虛幻裏。

如果工業革命最先在中國發生,世界是不是會是前世的樣子?王宵獵可以肯定回答,必然不是。是不是會有大航海?還會不會有世界大戰?那說不好。但可以肯定,與歷史不同。

我們曾經以為,世界很簡單,有一個模板。文明不同,只會在這個模板上處於不同的階段,有些許區別,有文明與愚昧,有先進和落後。實際上,世界不是這樣劃分的。

到了現在,在思想上,王宵獵對現在手下的官員,是一種俯視的態度。但在身份上,王宵獵不再認為這個人好,那個人壞,這個人高尚,那個人卑鄙,而是一種平視的態度。對於百姓,在王宵獵的眼裏也更加親切,更加可敬。

對於百姓,或者說對於人民,並不好擺正態度。中國特別的歷史,大部分人都知道人民的重要。但大部分人,卻不知道人民為什麽重要,重要在什麽地方。很多人,甚至跟古代帝王一樣,把唐太宗那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引為名言。很多人的眼裏,並不知道為什麽要人民當家作主。

人民是矛盾的。人民總體上的先進性和個體的落後性同時存在。人民整體代表了歷史的方向,個體的人民卻由於知識不足、見識有限、意識落後,經常表現出落後性。如何認識人民的整體,又如何在整體中認識個體,不是簡單的事。或者說,能把這件事情想清楚的人,非常之少。

作為漸漸成形的襄鄧集團的領袖,王宵獵需要把這件事情想清楚。在這個基礎上,王宵獵需要改造自己屬下的官員,改革他們的行政,同時改造自己治下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