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桓老將軍到建康(第2/3頁)

對於桓氏一族的勢力,朝廷是既仰仗,又忌憚,整個一個精分。

所以,這也就造成了桓氏一族出身的男子,想要在朝廷上有個好的發展,幾乎是不可能的。

司馬家的人對桓氏是很嫌棄的,桓伊走的這條路,已經是上限了。

至於桓沖,他是桓溫最小的一個弟弟,荊州兵只能交給他掌握,這也能充分說明,荊州兵的屬性。

就是隸屬於桓氏一族的私人軍隊嘛。

要不然,朝廷為什麽不能派自己喜歡的欣賞的得力幹將去充當荊州的大將軍呢?

是他們不想嗎?

還是沒有人才?

當然都不是了,自然是因為荊州是針插不進去,水破不進去的一個地方。

更何況,朝廷是根本就不敢派遣自己的人手去摻和荊州的事務的。

你借他們一個膽子,他們也不敢。

桓氏家族根本就不會讓朝廷這樣做,連個機會都不會給,在荊州這塊地盤上,早就形成了桓氏一族的小王朝。

他們就是土皇帝。

還連帶著許多和朝廷鬧了不和的荊州土著豪族,他們聯合到一起,關系十分緊密。

以朝廷那孱弱的力量,根本無法和桓氏一族抗爭,說不定會把自己也搞翻車。

那怎麽辦?

只能忍了。

當然,為了達到相安無事的良好局面,桓氏這邊也要有所付出,有點表示。

於是,多年以來,桓沖就保持裝傻充愣的策略,對於朝廷上的各種指派,也都是認同的。

基本上也都能配合,這是非常難得的。也正是如此,桓沖在建康城裏的名聲還很不錯,你看,行走在這烏衣巷上,也沒有人向他扔石塊不是?

“桓老將軍,一路辛苦了!”

“快請進!快請進!”

無法到城外迎接,當然要站在府外等著了,遠遠看到荊州兵的旌旗,王謐便迎了上去。

一把就拉住了桓老爺子,桓老爺子頓時樂的眉開眼笑:“老朽拜見大王!”

“大將軍這是折煞兄弟我了,不管我做了什麽,你我都是兄弟,還望老將軍多多照拂呢!”

說起客套話,誰也不是王謐的對手。那效率是杠杠的,而桓沖呢,本來就是個樂天人,一唱一和的,很是默契。

桓沖這邊所帶隨從很少,大約只有幾十人,據他自己說,從京口分兵過來的時候,還是有千人左右的,不過都留在城外待命了。

畢竟,荊州兵也是惹人眼目啊!

事情當然是很矛盾的,都要從雙方面去看。

一則是,荊州兵在建康這邊的名聲不是很好,這也是拜他們多次搞事所賜。

作為荊州兵的主將,你讓桓老爺子就這樣單槍匹馬的進城,他也確實心裏忐忑的很。

不行!

必須帶著人,要不然真的出危險了可怎麽辦?

這種事情不能冒險。所以,雖然知道帶著這麽多人從京口趕過來不太合適,但是,桓老爺子還是帶來了。

這不是怕危險嗎?

二則,就算是帶了人來,卻也不敢讓他們真的進城,好家夥!這要是真的這樣幹了,那還得了?

被朝廷發現,第一時間就要被剿滅,說不定還要把老爺子本人給抓起來。

誰讓他們是荊州兵呢?

要是換做別家還好說,這個吧,荊州兵那可是朝廷的大忌,現在雖然有了王謐從中作保,但是,還是很多人對他們的印象不佳。

這要是讓他們逮住桓沖竟然敢帶著大隊人馬入城,必定不會善罷甘休,那可就鬧出亂子來了。

為了城裏的安定考慮,桓沖還是把大軍安置在城外了,自己呢,只帶了最親近的一些人進城。

這其中,當然就有他的得力愛將,即將推薦給瑯琊王的那位年輕人。

那可是吾家千裏駒!

絕對的人物,不同凡響!

在桓沖的身後,跟著一個年輕人,說是年輕人都有些辱沒了他,這是一位正宗的少年,看年歲,比徐羨之他們還要小些。

大約也就是十四五歲的樣子。

他一進門就引起了王謐的注意,實在是他太過耀眼了,就算是王謐刻意忽略都做不到。

此人,用那種卦象上的說法,大約就是天生的虎目龍角,一雙招子,精光有神,額頭上卻冒出兩個凸起,絕對是天生的,好似對稱的龍角。

自帶這樣面向的人意味著什麽,這就不用他再仔細解釋了吧!

端的是個人中龍鳳的架勢,只是礙於此人年紀還很輕,所以,即便是有這樣天生的王霸之氣,卻也還是稍顯輕浮,不夠穩重。

恐怕是駕馭不了這樣天生的氣場。

這該不會是……

王謐心裏湧起一串疑問,算算年月,再看看桓沖的這個套路,似乎這是極有可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