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桓老將軍到建康

是他桓老將軍太心急了,出發的太快了,別人就算是要送出書信,以現在的交通狀況來說,從建康到荊州,總也需要半個月的時間,這還是快馬加鞭的前提下。

結果呢?

你桓老將軍並沒有收到徐羨之的書信就這樣興沖沖的拉著大隊人馬奔赴建康,等進了城,不了解城裏的變故,那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居然還掉頭埋怨起別人來了。

簡直是滑稽可笑。

但是,就算是桓老爺子有埋怨,徐羨之也只有受著的份,怎麽,他還能反抗嗎?

桓沖對他可是有知遇之恩的!

那荊州高手如林,人才濟濟的,他徐羨之能夠有今天的排面,都多虧了桓沖的慧眼就是相中了他。

這才讓他的起家之路比別人要超前許多,就這一個好處,也足夠徐羨之記一輩子。

桓沖呢?

也是個樂觀開朗之人,別看一開始走錯了地方,但是他並沒有因為小小的失誤就氣急敗壞,而是笑呵呵的就調轉了方向,奔著正牌瑯琊王府而去。

口中還念念有詞:“稚遠小子發達了!”

“居然建了這麽大的宅院。”

別人提醒他讓他低調一點,桓老爺子是一句話也聽不進去。低調做什麽?

俺老桓就是這樣的氣質,不服可以來較量一下啊!

再說了,別看桓沖一副無所謂大老粗的模樣,其實,他老人家是大智若愚,有一半都是裝的。

他能不知道一個精明神武的將軍應該是什麽樣嗎?

他能不知道該怎樣才能做一個常勝將軍嗎?

其實,這些道理他也都懂,也不是不能做到,尤其是年輕的時候,他也曾經是有抱負的人。

但是,後來,看透了大晉朝廷的真面目,桓老爺子就選擇了另外一條路線。

一條讓自己更加輕松愉悅的路線,他可不像桓伊他們,他們還都是年輕人,心思細,心眼窄。

很多事情還看不開,還會郁悶。

你看看桓老爺子,早就已經想開了,這種是非看淡的性格就是他的偽裝。

要不然,你讓朝廷如何看他?

他早就看出,譙郡桓氏不能再重復桓溫走過的老路,不能再和中樞朝廷對抗,這樣是沒有好處的。

況且,也不能真的打得過。

所以,只有合作才是唯一的出路,可是,桓氏一族的老底又比較臭,無法獲得朝廷的信賴。

那麽想要求的生存,只能盡量裝傻。

難道,你以為,朝廷喜歡看到荊州的將領精明強幹嗎?

不!

他們不需要!

老實說,像是桓沖這樣迷迷糊糊的將軍,或許在荊州還能存活的時間更長些,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

一旦他變得驍勇善戰,那朝廷就不會留著他了!

這是朝廷對荊州一系與生俱來的忌憚心理,尤其是出自譙郡桓氏的這一支,就更是沒有振作的必要。

因為,朝廷一向厭惡桓氏一族,他們家族當中如果出現什麽能人的話,必定會遭到朝廷的懷疑。

別說是統兵了,好多事情還沒來得及展開,估計就會被朝廷想個辦法修理了。

對於朝廷來講,實際上劉牢之那樣的白衣起家的將軍才是最好的選擇,王謐這樣的世家子弟自然也不在選擇之列。

劉牢之他們在朝廷上沒有根基,也沒有家族的支撐,對於他們來說,效忠朝廷,效忠司馬家是當然的選擇。

朝廷對於這些白衣將軍自然是想怎麽指揮就怎麽指揮,相當的容易,也沒有任何的心理壓力。

對譙郡桓氏可就不能同等待遇了。

眾所周知,桓氏的勢力就是屬於自己的,想要調動荊州兵,朝廷說話都不一定好使。

要桓氏同意才可以,這也就是為什麽桓沖可以在朝廷上有一點面子,朝廷對待他的印象也不錯的重要原因。

那都是因為桓老將軍積極和朝廷合作,沒有任何不軌的行為,這對於大晉朝廷來說,已經是非常可貴的了!

要知道,大晉朝廷一向是很孱弱的,自從被幾個亂臣賊子攪合了幾番之後,那就更是虛弱無比。

為什麽譙郡桓氏這樣經常搞事情的家族,他們還能容忍?

那都是因為朝廷沒有能力剿滅他們!

如果他們有能力,你以為,他們還會做這樣的選擇嗎?養虎為患?給自己的境內安一顆大雷?

還不是因為自己菜?

要是鏟除了荊州勢力,那就等於是削去了自己的一支臂膀,等於是自斷武功,而舍棄了荊州勢力,朝廷也無力再培養出一支新的力量取而代之。

所以,就只能由著他們了。

畢竟,只要是桓氏一族不再搞事,他們在地方上還是很穩固的一股力量,可以利用。

遇上桓沖這樣可以合作的將領,那就更是幸運了,自然可以相安無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