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北伐不易(第2/3頁)

然而,戰爭對這兩項基礎是毀損的最為徹底的。

所以,一旦是四鄰之內呈現割據的狀態,那戰爭就會連綿不絕,想要在這樣的亂世當中既不被卷入戰爭當中,也不被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

於是,趨向統一就是人們心中的一大信念。

而且是共同的信念。

這在古代也是很現實的一個選擇,可以看看秦掃六合之前戰國七雄之間的狀態。

雖然幾個大國之間地盤已經都很大了,足夠他們自給自足,但是戰爭還是不斷發生。

不只是大秦野心巨大,其他幾個國家也是一樣,總是希望挑旁邊的軟柿子捏一捏。

相互兼並的過程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只不過,在這個操作過程當中,還是大秦的段位更高而已。

而四鄰之內若是統一了呢?

這是很現實的一個問題,戰爭的數量就會急劇減少,就算是有零星的戰爭也會因為周邊國家的減少而迅速減少。

這還是其次。

最重要的是,地盤就代表了一切。

占據了較大的地盤,國家的根基也就更加穩固了,那麽對戰爭的承受能力也就更大。

於是,在沒有秦始皇的年代,人們也是按照本能在趨向統一的。

即便是在這之前,並沒有人這樣做過,也並沒有人給他們描繪整個境內統一了之後,這樣的國度將會是一個什麽樣的圖景。

但是,他們還是很樸素的認為,這樣就是好,就是最優解。

於是,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千年以後的今天,在晉末這塊土地上,如今也是分裂成幾個小朝廷,各自紛爭不斷。

更加惡劣的是,如果說春秋戰國時候的那些小朝廷之間,也算是和平的分開的,彼此之間沒有深仇大恨,而且,勢力範圍也比較穩固。

這樣一來,爭鬥還是要少一些,能不打也可以不打。

但是,對於晉末以來的這些小朝廷來說,這就是一個奢望了,他們不可能停下爭鬥的腳步。

戰爭會是主旋律。

也許,生活在晉末的人還在幻想,過不了多久就能夠迎來和平,至少他們可以有一個相對平靜的生活環境。

然而,他們終究不會想到,這場分裂,從漢末開始,雖然經歷了西晉的統一,但是,那時間太過短暫了。

而且,本來司馬家得位就不正,自從建立了王朝,對他們的質疑就從來也沒斷過。

於是,甚至,在數百年的亂戰當中,這短暫的統一時常被人們忽略不計。

這之後,亂戰就承接著漢末以來的混亂繼續展開。

雖然各大勢力都有了自己的一塊地盤,但是他們還是耐不住寂寞,總是要搞事。

你打我,我打你,無休無止。

從歷史的宏觀角度來看,這似乎也是很無聊的一件事。

你看,在更多的時候,這些戰爭似乎都沒有什麽意義,總是你來挑釁我,我呢再打回去。

互有勝負,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並沒有哪一股勢力強盛到,足可以把對方吞並的程度。

既是如此,那麽大家就都安定下來,努力發展自身,難道不好嗎?

想要完成使命,吞並對方的領土,總是要修煉自身的吧,實力不夠強,能成功嗎?

這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

可惜,好像這個時代的人完全都沒有這種概念,也從不準備接受這種方案。

他們總是不斷的爭鬥,不停的消耗自己的實力,越是消耗,他們就越是無法完成大規模的戰役。

取勝?

別做夢了!

那是沒有可能的事。

本來割據的狀態,每個小朝廷的實力就都不算強,還不停的打仗,能有恢復才怪。

實力既然弱,那就絕對不可能把周邊的小朝廷全都打敗。

可是,誰也不服誰的狀態還不是那麽容易就消解的。

只要這份仇恨還在,那戰爭就會繼續。

於是,這樣的戰亂年代就會一直延續下去,太漫長了。延續到什麽時候呢?

至少要等到有其中的某一方實力積攢足夠,尤其是武功這一塊的實力,非常的強盛了。

當然了,只是自己強還不夠。

你看,時間線劃分到三國時期,那個時候,曹魏還是很強的,尤其他占領的地域都是人口和經濟都很強的。

他又有軍事基礎,武力強盛。

然而,它又能如何呢?

照樣只能隔著大江,發出無法過江東的感慨。

這就是三足鼎立的恐怖之處。

你曹操雖然能征善戰,我們也承認你在三國當中確實是實力最強大的,我們打不過你。

但是呢,你雖然可以取勝,卻也無法吞並我們。

畢竟,我們的實力也是很強的。

可見,想要完成統一大業,尤其是幾個小朝廷長期對峙的這種時候,只依靠一方強大是無法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