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北伐不易

這樣,他苻堅距離歷史上那些明君聖主就算是又進了一步。

然而,也許是他並沒有注意,也許是他注意到了卻也並沒有放在心上,總之,苻堅是認為,他已經給了這些部落活路了,這已經算是非常仁慈了。

這些人,不知道感恩戴德也就罷了,總也不該記仇吧。

可惜啊,那些部族的想法還真的就和苻堅想象的不同,他們不只是記仇,而且還記下了對他的刻骨仇恨。

苻堅建立了氐人控制的王朝,相應的,在這個王朝的範圍之內,氐人的地位肯定是相當的高。

雖然不敢說是最高的,但是,那種天生的驕傲感,還是會伴隨而來。其他部族的人,在氐人的面前都是低眉順眼的。

這種待遇上的差距,一下子就反應出來了。

那麽,既然各個部族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有著極大的差距,那麽,苻堅想要的那種花團錦簇,各個部族的人全都圍攏在他的身邊,對他熱情擁戴的畫面,就必然不會出現。

在時機未到之前,迫於實力有限,大家當然都會隱忍。

畢竟在刻骨的仇恨之前,是現實的生活,不論如何,人總是要先活著吧。

那麽,耕種,經商,賺錢,衣食住行,這就是必不可少的。

於是乎,在氐秦強盛的那些年,具體言之,大約就是苻堅當政的那幾十年間,氐秦境內還是比較安定的,尤其是古都長安,更是一片繁榮富庶的景象。

恍然間,竟然有了大漢年間的風範。當然了,似乎需要忽略現今的主政者是誰。

不考慮這個問題的話,日子都是很好過的。

苻堅呢,又有那麽一點沽名釣譽,想要在歷史上也留下一筆美譽的男子。

因為有了這個心思,所以,他更加著力經營長安城,甚至連城裏的綠化都關照到了。

想當年,從城裏一直延伸到郊外,每一丈都會種植一棵樹,品種以榆樹柳樹為多。

以供來往的行人納涼,也增加了城市的景觀。

老實說,在遙遠的古代,能夠考慮到這一點,已經是相當的難得了,可以認定,苻堅他還是在認真的做事的。

雖然在有些環節上出了大問題,但是,不能否認,至少,在他當政的這幾十年裏,也還算是保障了境內大多數人的安穩。

然而,在這個時代,只有一隅的安定,終究是不行的。這是幾大部族乃至江左晉人早就已經取得了共識的事情。

其理由就在於,割據那是一件非常耗費實力的事情,其實並不美好。

從表面上看,我們統治的疆域很少,那麽我們要耗費的人力財力就也會少很多,這應該是一件節約的事情。

但事實上則不然。

理想當中的場景,大約是春秋時代的那種我們雖然分裂割據,但是事實上我們還認同一個共同的君主那就是周王。

我們各掃門前雪,各自管好自己的事情,相安無事。

但實際上,各個割據的勢力是絕對不可能達到這樣的境界的。

當時代發展到戰國,形勢就陡然一變,那種相安無事的格局瞬間就被改變,各種戰役,風起雲湧,那個時代的人們雖然沒有大一統的概念,但恍惚之間也似乎意識到,地盤越大自然是越好。

於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地盤,戰爭連年不斷,本來就比較弱小的國家一般就只有兩條出路。

要麽就是等著被吞並,因為打是肯定打不過的,要麽就是尋找帶頭大哥保護自己,替自己出頭。

當然了,後一條路是肯定長久不了的。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在那樣的亂世當中指望著別人的保護,注定是無法如願的。

所以,最後也依然是走向了同一條道路,就是被大國吞並。

不是被進攻的那一方吞了,就是被帶頭大哥吞了,似乎也沒有什麽太大的區別。

當極小的國家被吞並之後,戰爭就結束了嗎?

不不!

當然不可能了!

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而已,接下來,更大規模的戰爭就會在更大的國家之間展開。

這是一個必然。

小國小打,大國大打,戰爭的規模和國家的體量也是成正比的。

連年征戰下來,很快就會有國家支撐不住,被戰爭拖累到無底的深淵當中。

更重要的是,戰爭對一個國家的人力物力都是極大的消耗,並且長時間內都難以恢復。

古代的國家構成還是比較簡單的。

所謂發展經濟,古代人也沒有什麽明確的概念,只知道人口要多多的,土地要多多的。

然後呢,男耕女織,這樣穩定下來之後,再輔以商業發展,國家的實力就會越來越強,人們的生活就越來越殷實。

這樣呢,就算是有作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