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禦駕親征虎頭蛇尾?不!大明也有希望抓個留學生(第3/4頁)

陸炳沒有離開過朱厚熜,他實在沒想到,大同西路的這一仗竟打得這麽漂亮。

大明已經很多年沒有在韃虜身上取得如此大的、實實在在的戰果了。

“井坪大捷!陛下,即便宣府不能誘敵敗敵,此戰已足可獻捷太廟!”楊一清很激動,“武定侯有乃祖之風!此戰雖勝得慘烈,但若不是武定侯親自趕到,套虜舍了黃崖山入寇朔州,已再成追之不及、戰之難勝之局。”

“……俞大猷重傷未醒……”

朱厚熜知道楊一清說的慘烈確實慘烈,井坪守城、城南夜戰,再加上之前的黃崖山戰損,迎恩、阻虎、乃河三堡被破,大明將士總的傷亡,實則比套虜在大同的損失更大。

他眼中有寒芒:“那劉鎧竟是死在了疆場,倒不好懲治了!”

“……陛下。”楊一清看到皇帝並不怎麽高興,也只能苦笑著勸諫,“增援不力,但守城任重。他若未戰死,朝廷卻也不能因此就重辦他。邊鎮諸將,大多如此。若因增援不及時便重懲,人人自危……”

“不及時?”

楊一清無奈點頭:“不是才三天嗎?要偵察敵情,恐調虎離山;要分兵調糧,重新布置城防……援軍總是會慢不少的,武定侯若不是立下了這等大功,之前以不聽軍令為名斬了李鑒,實則是令邊將難以心服之舉。”

朱厚熜還能有什麽話說?

只能說明邊鎮多年的毛病幾乎快沒得治了。

但這就是人性,惜命的更多,怕後果更嚴重的更多。

他默默坐回到了椅子上:“看來,朕此前想法確實大膽。此戰,勝得僥幸。此計,俺答也沒糊塗到相信。”

“事在人為!”楊一清卻肅然道,“臣等是為了陛下那一句話而定下心,決意一試的。”

“哪句話?”

“土木一變,君臣從此畏首畏尾。陛下要以禦駕親征而大勝還朝一振大明君臣意氣,臣等願鞍前馬後,盡力一試!”

朱厚熜點了點頭:“逢敵先敢亮劍,而後才可言勝。朕的胃口,實則比博迪、俺答還大。明明邊鎮將卒軍心並不思戰,欲以大捷一場頃刻改之,這也是僥幸之心。”

“陛下禦駕宣府,韃虜傾巢而出仍不動如山,只待宣大盡復,則韃虜有死傷無算之痛,大明有國戰敗敵之捷。陛下武功,已足可威震漠北、望播宇內。”

朱厚熜意興闌珊:“博迪和俺答還在那呢,此戰尚未結束,朕實在羞於以國土之內殺了些闖進來的盜賊為功。”

他從井坪之戰的細節裏看到的是兇險。

在情報裏,盤踞河套肥美之地的袞必裏克,實在是和他的弟弟相差太遠。饒是如此,他帶領的人馬也硬是大有可能在大同腹地來去自如、大肆劫掠。

俞大猷仗著特殊地利,縱然能守個三天多、殺了不少敵,卻能再去追擊嗎?

郭勛立功的心和勇氣是有了,但是冒險只帶一點親兵脫離了大部隊。若是被袞必裏克在井坪城南殺了或者俘虜了,整個大同都會雞犬不寧。

什麽廟算,什麽禦駕親征士氣大振……在邊鎮的根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之前,這近乎做夢。

只能說這次朝堂上大家都願意幫皇帝嘗試去做一做,至少主動計劃之下、幾分運氣加持之下,結果不算壞。

“戰爭啊……”朱厚熜喃喃自語。

陸炳奇怪地看著皇帝:“陛下,此等大捷,多年不曾有了,何必悶悶不樂?”

“朕什麽時候才能有一樁大事做完之後,發現自己這次不算是急功近利了?”朱厚熜耿耿於懷的是這一點。

陸炳睜大了眼睛:“陛下,您才剛過二十歲呢!年輕人,急切一點不是很尋常嗎?要我說,朝堂上都是老成的,陛下年輕,有謀算,敢對韃子……額……亮劍,這多好啊!”

朱厚熜啞然失笑:“不年輕氣盛,不叫年輕人嗎?”

“就是這個理!”陸炳點頭。

“行吧。這叫花了一百分的努力,得了五十分。”朱厚熜看著他,“下次一步步做到六十分、七十分、八十分吧。倒是耽誤了你的婚期。”

隨後這場戰事的發展,充分給朱厚熜上了一課。

與他這個來自五百年後的靈魂不同,一樣年輕的俺答向他詮釋了什麽叫自小在爾虞我詐中長大,什麽叫合格的政治領袖。

不管他原本有著什麽樣的戰局謀劃、戰略目標,當他知道了黃崖山之戰的結果之後,他恐怕就另外有了想法。當他知道井坪之戰的結果之後,他立刻就改變了想法。

宣府大軍對虞台嶺、萬全右衛的反攻幾乎沒受到什麽像樣的阻力,只留下了百余斷後之軍。俺答早把那一帶好好劫掠了一番,然後從容撤出。

途中,只有李瑾、何全安、嚴春生等人及時出現。雖然給土默特部造成了一點小麻煩,救下了一些他們擄掠走的人、留下了一些物資,但也向俺答暴露了大明有一些很特殊的部隊和軍器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