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禦駕親征虎頭蛇尾?不!大明也有希望抓個留學生(第2/4頁)

龍門衛城位於燕山西麓,外長城在這裏拐了一個彎向東北而去,沿著燕山指向壩上。再在獨石堡又轉往東南,直至龍門所之後,這邊墻圈起了宣府東北部一個凸起的山地防區,龍門川流淌在其間。

楊一清肅然道:“博迪只怕有更大的野心。他要真正占住這燕山西麓,若如此,宣府、延慶州、保安州將不得不棄,從此只守居庸關、古北口了!大同同理,洋河糧道一失,太原鎮轉運糧草到大同,則必經大同西路。而套路寇朔州,也意在此。只有一戰逼得大明從此只能守內長城,才能讓北元諸部齊出得到足夠的回報,博迪則威望無二。”

朱厚熜輕輕呼出了一口氣:“真是好大的胃口,也不怕撐著。”

“該是錯不了了。”楊一清的表情不輕松,“北元汗庭在察哈爾,這宣府大同非其駐牧地。若他允了右翼三萬戶瓜分宣大之利,俺答可不一定會不賣力。要名望還是要實利,俺答分得清。要防著俺答佯攻柴溝堡、張家口,實則分兵前去龍門衛,與博迪裏外夾擊。”

“張鏜在那邊。”

“張廠督是寥寥數人犯險出邊墻,遇見虜騎避之唯恐不及。大軍過處,哨騎散開何止數裏?他就算提前得知,也來不及傳訊回來。要偵知敵情,還要靠龍門衛墩哨軍。”

君臣分析著戰局,如今這一次,宣府這邊的韃子意外地穩健。

為什麽要鉆大明的圈套?第一步,就硬碰硬地打穿大明的邊墻寨堡。誰讓你為了誘敵深入,邊墻寨堡中只有寥寥數個是硬骨頭,還可能為了誘敵隨時下令防線南撤。

但宣府邊墻盡失,你廟算再好,軍心已潰。

“燕山中那三千五精兵不能藏了!”楊一清說道,“宜即刻傳令增防龍門衛。此戰已不能再籌謀誘敵殲滅之,再來一兩場黃崖山大捷,已能足振聲威。另外,該克服萬全右衛、虞台嶺了。大軍逼近,俺答有沒有分兵往東,一試便知。”

朱厚熜心中默默嘆了一口氣,不再堅持,讓楊一清做主。

大同西路那邊袞必裏克的戰況也將很快傳到俺答耳中,大同那邊的套虜沒能如願快速侵掠到桑幹河肥沃之地威脅大同,那麽宣府這邊他俺答的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他更不會盲目紮得更深入了。從虞台嶺可以輕易撤回張北大草原,盡量毀掉宣府邊墻寨堡成為了更紮實的戰略目標。

……

此時此刻,虞台嶺西邊的野狐嶺之中,正有兩路人馬在晝伏夜行。

一支是李瑾帶領的,一支是何全安、嚴春生帶領的特勤所和特戰營。

他們接到的命令,是從野狐嶺穿插到虞台嶺以北,準備斷韃子北逃後路。

而在燕山西麓,同樣也有之前奉命出發,要犯險越過邊墻穿插到張北以東,取了張鏜通過外察事廠在漠北的力量籌集的糧草後時刻準備堵截北逃韃子的一千五將卒。

但戰局已經發生了變化,他們屬於不容易被聯系上、不容易接到新命令的孤軍。

盡管還沒人發現他們、他們很安全。

但他們所攜帶的糧食有限,明軍本該有一個很明顯的舉動,要在二十天之內達成戰略目標,讓入寇北虜不得不敗後退卻。

如今,這個舉動變成了反攻。

這反攻的第一步,是李全禮來做的。

護駕萬五京營大軍中,選鋒五千,首先從宣府西北出發,沿著洋河北岸準備穩守於萬全右衛的南面,保護洋河以南的萬全左衛和懷安衛援軍渡河。

這有點像背河一戰。

節奏不快,畢竟行軍也足有兩日路程。

但韃子哨騎是能第一時間發現動靜的,因此行軍中的京營選鋒,還要面對虜騎隨時可能到來的野外沖陣。

那樣就行走得更慢了。

第一天,平靜,安然無恙。

“俺答是兵不夠,還是準備讓咱們誤以為他兵不夠。”

楊一清聽了之後搖頭:“陛下勿憂。管他如何,軍令已下,就先解柴溝堡和張家口南面之危,再向北克復萬全右衛和虞台嶺。”

第二天,京營選鋒已到了萬全右衛西南側,離柴溝堡已不足四十裏,這是最緊張的時刻:仍在攻擊柴溝堡的韃子和北面的韃子主力,都隨時可能三面來圍攻。

但這一天,他們仍舊很安全。只見敵騎哨探,不見敵騎主力。

第三天,從南面夾擊張家口堡的韃子被何勳及來援的宣府三衛其一趕走了,萬全左衛及懷安衛援軍已開始渡河,仍然沒有見到敵騎主力。

你要說俺答真的分兵去了東面攻打龍門衛,可明軍派去虞台嶺方向偵查的哨探要麽遇到蒙古哨探無法深入,要麽就一去不回。

虞台嶺那裏仿佛迷霧一團,不知真實情況如何。

唯一的好消息,是井坪之戰的戰果終於傳到了宣府這裏,在反攻大戰真正開始的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