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京城巨變(第3/4頁)

李全禮是軍務會議參謀,現在陛下和軍務會議在邊鎮謀劃什麽,他知道得清楚。

以新勝之帥,帶著那些已經熟悉了的、大概率會調任不少到邊鎮的參比武將,那是何等機會?

將帥用命,一舉建功,大勝北虜,那是晉級侯爵最好的機會,近在眼前的機會。

郭勛咧嘴笑道:“臣練兵五年,輪也該輪到臣了。”

朱厚熜點了點頭,收起笑容嚴肅道:“去了大同,首要是厘清諸路,要收兵卒之心。”

郭勛回京,最重要的就是和皇帝當面搞清楚去大同之後的策略,此時也肅容問道:“大同諸將,問題有多大?”

朱厚熜只淡淡回答:“甘州兵變後,這五年,單單給付大同的錢糧,總數就超過兩百萬兩了。五年之內,大同報災十次。而去年北虜寇邊,若非中路參將李瑾有勇有謀、王憲當機立斷親率標兵往援,朔州全境都可能被劫掠一遍。”

“……當真好膽!”郭勛不由得怒罵。

“造反的膽子是沒有的,築好宣寧五堡壓迫豐州灘的膽子也是沒有的,但倚仗邊鎮之重要錢要糧的膽子很大。”朱厚熜既然要郭勛去大同,也不對他隱瞞自己的態度,“無非只是他們這麽多年,雖無大功,也無大過。諸邊有很多地方都是如此,如今大同鎮畢竟新立戰功,卻不好於此時查辦。朕現在不辦他們,卻也不能指望著他們。”

郭勛點了點頭:“若都明升暗降調任他處,諸邊會有許多將領不安心。如今大明軍伍之中,邊鎮雖兇險,卻也是最容易撈錢、最容易混資望的地方。新調將領到邊鎮,還有如網一般的千戶百戶總旗小旗,兩三年內恐怕還不如眼下如臂使指。”

“是這個問題。”

邊鎮的軍隊,不單純是把將領調任了就好解決的。或者說,如果朱厚熜不準備在邊疆再盡快勝一場好推行下一步戰略,那麽也可以在新法已經初步順了之後著手慢慢解決這個問題。

但是俺答先動了手,又吃了個虧。

既然他找回場子的可能性相當之大,那麽邊鎮的問題就緊迫了。

朱厚熜需要這一仗大勝,要不然,後續許多對外的戰略阻力會更大。

趁大同鎮這回立了功,把幾個高級將領都升遷調任到別處?那也不行,新接手的將領對底下將卒都不熟,無法盡快就發揮出比現在更大的戰力,反而可能受到掣肘。

既然如此,就只能靠廟算策略了。

“以你的性子和眼下處境,去了大同,幹脆就擺出立功心切的模樣。”朱厚熜對他說道,“有兩個人,你用好。俞大猷,你放到西路練兵守朔州。俺答在朔州吃了一個虧,這回想要再壯聲勢,不啃一下硬骨頭是辦不到的,朔州那邊再接敵的可能性更小。李瑾,你放到大同北面分巡冀北道,督築宣寧五堡,頂在最前面。”

郭勛已經做過一些功課:“我聽聞那李瑾勇則勇矣,但有點不要命。既不惜己命,也不惜兵卒之命。讓他去督築宣寧五堡,恐怕會苛待將卒匠役,弄不好……會激起兵變。”

“宣寧五堡總要有人築、有人守。這些年在大同只是有膽撈錢沒膽打仗的,你讓他們選,是築堡後回守腹地以為後援,還是等到入秋後北虜最易寇邊之時去守堡。”朱厚熜提醒了他一下,“你兒子的爵位一下被削了兩等,你很急。”

“……”郭勛心裏不是滋味,敢情這也是為了我過去好開展工作唄?

他想了想之後說道:“韃子可不一定等到入秋了再寇邊,雖然那時候他們戰力更強。但既然是吃了敗仗急著挽回聲勢,只怕隨時打來。讓一些畏戰將卒去築堡,只怕還是百般推脫。”

“如果那樣,倒是好說了。若如此,你就名正言順請奏彈劾,反正你很急。”朱厚熜又強調了一下,“朕自然順水推舟,調他們去一些省的治安司享清福。”

“可那些千戶百戶和兵卒……若經此一亂,豈非大同防務空虛?”

“空虛更好。”朱厚熜眼裏目光銳利了些,“李瑾放在北面,就是要俺答看到他的將旗就走不動道。依李瑾的脾氣,他也不會只乖乖在那裏督築五堡。他若要請戰燒荒,你讓他去!”

“……”郭勛試探著問,“要在大同紮口袋?這恐怕還不夠,除非韃子真攻下大同,不然在北面還是能輕易遁走。”

不論是主動營造大同北面防務空虛的情況,還是李瑾這個在小小荷葉山上硬扛了數千精騎甚至最終還率數十騎兵反沖的人在那裏拉仇恨,怎麽看怎麽像是要設個包圍圈。

可怎麽設得起來呢?韃子也不傻,宣大重兵把守,萬一太過深入,那不是鬧著玩的。

朱厚熜笑問:“聽說你入城前去重工園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