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日常頭皮發癢(第3/4頁)

而聽話裏的一絲,宗室之中也有可用之材,那還要給他們施展才幹的空間?

朱厚熜說道:“主要倚仗,自然是朕年輕。朕強身健體不懈怠,起居視事皆有度。不敢稱勤勉如太祖,然朕雖操勞國事,亦清楚該信重卿等和臣下的,不必過分勞心勞力。在這養心殿內,朕之萬壽節,應當是有得過的。若朕得以在位數十年,此時的風風雨雨又算得了什麽?”

眾人若有所悟,明白了他的意思。

越到後面,皇帝的威望自然是越隆。

雄主面前,豈有遠房宗親還能重新翻天的道理?

“十年之內,宗室賢才精研物理學。十年以後,宗室新一輩子弟可允科考。嘉靖五年後,朕對皇明記還有安排。有事做,能創富,宗室也不致於無所事事,只能攪擾地方。朕已經想過很久這個問題,此前是藩王無旨不入京,若將來是藩王無旨不離京,專心於皇莊、皇明造辦廠、皇明大學院之中各展所長,可否?”

楊廷和感覺頭皮發癢:輔佐這個新君,時不時就有新東西,是以前完全沒思考過的問題。

從藩王不入京到不離京?

皇莊他們知道了,現如今成為萬法館中農學館的試作之地。在皇帝的講述裏,就兩個詞:優種、優法。從物理之學去闡述,那就是各地水土不同,種子及耕種之法、農具農器都可因地制宜。

現在,陛下是不是有意把各地藩王的賜田也收為皇莊?這樣,那就真是南北都有許多試作田地了。

這皇明造辦廠是個新東西。采買法後,將來只怕從軍器到諸多尋常器物都將由專門的、並非列入官衙的這個造辦廠來負責了。各地場、礦,包括什麽織造局,將來都會納入其中。對朝廷來說,很特別的一點就是這皇明造辦廠也會繳稅。用陛下的話:應繳盡繳,讓銀錢流轉起來。

而皇明大學院……楊廷和聲音有點發幹地問:“陛下,這皇明大學院,若臣所料不錯,是要自萬法館再擴建吧?既然稱學院,那麽……士子可以在這皇明大學院中求學?那國子監……”

朱厚熜擺了擺手:“不急。目前階段,只是研究型。其中求學者,就好比民間學徒一般。朕這次讓天下藩王及勛戚入京進賀,本就有勉勵他們選送有志後輩入萬法館之意,三五年內也只是如此。”

可是在座參策都想到了將來。

一門心思只鉆研以前理學的天下讀書人,恐怕不得不面對這個問題了:陛下有心將物理學發揚光大。

第一步,從宗室和勛戚之中選擇擁躉。

實踐學成為正式官學之意已經明明白白。

楊廷和聲音更加幹澀:“陛下是準備……將這旨意盡快宣往各地嗎?”

腦子慢了一兩拍的有些人頓時目光一凝。

謀逆大案正在查辦,各地都會有同謀落網。剩余那些人,要麽怕了,要麽懂了。

但天下讀書人還有一面旗幟:山東衍聖公。

陛下以宗室新制收順從藩王之心,給他們以新希望;這批勛戚交替之後,新受封的勛戚鐵杆保皇。

還有沒有官紳一心念舊制?

楊廷和問皇帝:你是不是接下來想再把實踐學的旗子在衍聖公面前晃一晃,看他急不急眼?

“陛下,臣惶恐,臣愚鈍……”楊廷和很謙虛,“陛下之實踐學、辯證法,天下讀書人還需時間領悟其妙……”

才半年呐!多少人根本就不懂,您怎麽對這學問能牢牢占據理學如今的地位這麽自信?

“朕沒著急啊。”朱厚熜說道,“只是讓宗室子弟和勛戚子弟中感興趣的來學一學,研究一下。天下讀書人,該研習經典的研習經典,該科舉的科舉。”

“……明年鄉試,陛下無意改制?”

朱厚熜嘿嘿笑了笑:“不改考的內容,但可以改改出題形式,改改閱卷評卷之法。”

考綱沒改,你不能說現在就開始塞實踐學私貨了,盡管廣東已經在這麽幹。

可是趨勢已經十分明顯。

“這皇明大學院,只從宗室和勛戚子弟中擇人而教?”顧鼎臣還有大好前途,他像嚴嵩一樣需要好門生。

朱厚熜再次笑了:“若有自願入院研學者,需要交學費。這一點,宗室勛戚子弟也一視同仁。朕精力有限,教不了太多人。”

楊廷和嘴唇一抖,失聲問道:“陛下,您親自教?”

朱厚熜點了點頭:“朕的學問已經學雜了,一些入門的物理之道,朕還是略懂的。那皇明鐘做了三根指針,萬法館的供奉和巧匠們以為實無必要,還是朕堅持讓他們研磨更精微的齒輪,盡力造出。會壞得很快,但有用。朕連這些事都能參與一二,帶一些年輕人入門還是能做到的。”

大家看著面前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