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歸來(第3/3頁)

圍著的群眾一聽皆是嘩然,宰輔趙家只有一個獨子,如今而亡,豈不是無子承家!

十萬大軍的震懾,足以讓所有人謀定而後動。再加上大寧傳國玉璽在宣和帝亡故後無故消失於禁宮之中,聯想到宣和帝最後召見的人是洛寧淵,朝臣紛紛猜想洛寧淵便是宣和帝臨死交托之人,只是無論是朝中上下為了此事鬧得不可開交也好,還是百姓對那殺陣的猜想眾口鑠金也罷,甚至就連京中的前太子紛紛雜亂的流言之下,城郊的洛府仍是府門緊閉,一片安寧。

“那年俊呢?”

各地援軍在北汗大軍盡亡的境況下紛紛抵達寧都,但大多都是沖著從龍之功而來,雖聲勢浩大卻不足為慮,唯有洛家陳兵寧都城外的十萬大軍才是朝野上下不敢妄動的緣由。

清冷的聲音入耳,凜冽肅殺,趙南察覺到周身一陣冰寒,頂著壓力艱難的道:“年將軍當時隔爆炸的地方極近,我們只找到了這把劍,想來應該是……”屍骨無存。

但國不可一日無君,這種形勢下,朝中大臣的注意力俱都放在了百裏世家和洛府以及宰輔趙家身上。宣和帝突然過世,沒有留下遺旨立下儲君,但百裏世家自來便和宗室關系深厚,一家之言便可左右皇家宗室的意見,趙家門生滿天下,頗享儒生之尊,以往若是同時得這兩家之擁便足以問鼎皇位,但如今的局勢卻因著這場戰爭生出了變數。

無論趙南如何努力,都無法在面前女子幽深的眸色下將這句話說完整。

但無論如何,總歸是過去了,是以在大戰余韻未消的境況下,大寧又進入了硝煙彌漫的新帝之爭。皇長子封辛叛國弑父的罪行昭然現世,被壓入天牢後引來一片嘩然,從前平王一派的追隨者愕然之下紛紛改易旗幟投入宣王府第,但也有些和封顯過節頗深、為求自保的官員只得投入幾個勢力不大的皇子底下和封顯抗衡,如此一來雙方倒也在朝堂上一時不分伯仲。

洛府門外一片安靜,眾人皆是閉氣凝息,只有府門邊上的司宣陽覺察到寧淵微微變白的面色,心一凜正準備上前卻陡然愣住。

大戰之後,一片狼藉。五百年未起兵戈的寧都城外血染遍野,伏屍千裏,京城之中更是白幡盡掛,家家鳴喪。這座繁榮奢靡了五百年的都城迎來了大寧建國以來最慘烈的戰事,雖然洛家軍在最後關頭回京馳援,但依然無法抹殺這一戰後五萬禁衛軍幾近全部犧牲的事實。

玄白的身影自他身旁而過,雖步履虛弱看來卻極是鄭重,那人一步一步走下台階,停到神情幽深的寧淵面前,接過趙南手中的鐵劍,輕輕道:“寧淵。”

與北汗國中的怨聲載道不同,雲州和嶺南皆是一片寧靜,但躁動不安的氛圍還遠遠未從這兩方天地的上空消散開來。

一聲低喚,明明極輕極淺,但寧淵卻陡然清醒,擡眼望向面前之人,神情慢慢凝住。

三日後,九殺大陣停止運轉,寧都城方圓數裏內皆可聞見濃厚的血腥氣直逼雲霄,一夕之間,大寧開國元後墨寧淵留下護城殺陣,於五百年後開啟將十萬北汗大軍斬殺的消息傳遍了天佑大陸,各國百姓嘩然萬千。隱山余威之下,三國皇室紛紛禁口,而南疆在兩國交界處駐紮的數萬大軍也不動聲色的退回了國內,唯有北汗在雲州邊境上的二十萬大軍卻依然未動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