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故國喬木(十)修史(第2/4頁)

九娘向他看了片刻,拭淚道:“元學士,我有一事相求。”元好問長嗟道:“元某明白。長主既已出嗣,將來修史之時,決計不會再將她歸於宗室,這‘完顏’二字,是她夫姓而已。”九娘站起身,向他施了一禮,低道:“多謝先生成全。”元好問忙起身還禮,想了一想,又探詢道:“夫人,元某想在哀宗皇帝的本紀中,保留幾句長主勸諫政事的言語,不指明封號,只寫‘長公主’三字,夫人以為如何?”回雪不解道:“這是為什麽?”元好問低頭道:“也是元某一點私心,不想讓這般神仙氣度的女子湮滅於史冊,也好教後世知道,我大金曾有如斯女兒。”九娘頷首道:“哀宗一朝還有溫國長公主,不寫明封號,倒也未為不可。”元好問得她允準,提筆在紙上寫道:“長公主言於哀宗曰:‘近來立功效命多諸色人,無事時則自家人爭強,有事則他人盡力,焉得不怨。’上默然。”九娘閱罷,微笑道:“好,極好……”一語未畢,又有淚水潸然落下。

這時門外忽然響起一聲輕嘆,四人毛骨悚然,九娘心神恍惚,顫聲道:“姑娘,是姑娘來了麽?”驛丞搶上前頂住門,大喝:“是誰?!”元好問也挺身而前,將九娘與回雪擋在身後。

門外人笑道:“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盡是他鄉之客。”[1]聲音清朗,聽來是個極年輕的男子,元好問吃了一驚,已聽回雪促狹接口道:“是少年而老氣有余者也。”[2]九娘低喝道:“你住口!”又朗聲道:“是借宿的官人麽?”門外之人笑道:“正是,特來謝過東家。”

驛丞將信將疑地打開門,只見門外站著個十七八歲的少年,身材十分魁偉,一張臉卻是眉清目秀,神態從容,笑吟吟地一揖到底:“在下李俊卿,多有打攪,抱歉之至。”

九娘打量著他一雙精亮的眼睛,蹙眉道:“李官人看著倒有些眼熟。”李俊卿拱手笑道:“晚輩見過流風姑姑。家父諱沖,表字太和;家母復姓仆散,閨諱上宜下嘉。”

四人大驚:“什麽?!”九娘顫聲道:“你,你是……二姑娘的……”李俊卿揖道:“正是晚輩。”側首向回雪笑道:“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回雪“咯”一聲笑了出來。九娘又驚又喜,拉著他不住端詳,含淚笑道:“難怪眼熟,公子生得極像李相公,又像紈姑娘,只是李相公沒這般魁梧,我一時竟未想到。”李俊卿笑道:“家母常言,晚輩的身量像外祖父。”九娘拭淚笑道:“不錯,不錯,像極了仆散將軍……李公子,令尊令堂貴體安泰麽?他們現居何處?做何營生?”李俊卿點頭笑道:“都好。當年南下平江府之後,家父往來蘇杭之間,做些絲綢生意,他性情通達、善與人交,家母又熟識各種綾羅錦緞,生計還算順當。”回雪抓住他話頭,扮個鬼臉頑皮地道:“還算順當——那定是陶朱再世,姜呂重生嘍?”驛丞斥道:“別胡說!”語氣卻甚是慈愛,回雪並不害怕。

九娘笑道:“李相公何等精明能幹,又慣熟世路,經商是再合適沒有了。如此說來,他們現下安居在江南?”李俊卿搖頭道:“五年前,福嬤嬤年邁病故,家父陸續盤清了資產,悄悄兒全部折換成現銀,托詞探親,帶著全家一齊北上。”驛丞奇道:“為什麽?”元好問點頭感嘆道:“居安思危,這位李公確是聰明人。”李俊卿向他恭恭敬敬地一揖,笑道:“得元學士金口一贊,家父深有榮焉。”又向其余三人笑道:“家父常說,‘勢莫使盡,利莫賺盡’,世道不平,見好就收,且蒙古虎視眈眈,江南必有兵禍,趁著烽煙未起,早日移家向北,方可保全性命。家母向來對家父言聽計從,無有不依的,倒是幾個弟妹從小生在煙柳繁華之地,舍不得離開姑蘇,被家父好一頓教訓。”

他神色親和,言辭恭敬,極是討喜,九娘笑道:“公子有幾個弟妹?”李俊卿笑道:“晚輩居長,下有二弟二妹,不過家父最疼愛的還是母親,他常說,我們從小得父母萬千鐘愛,家母卻幼失雙親,極是可憐,我們一家人都該多偏疼母親才對。”九娘展顏而笑,點頭道好,目中卻隱隱泛起淚光,心下癡癡暗道:“紈姑娘好歹還得父母如珠如寶地呵護了六年,可憐我家姑娘,自出娘胎就不見父母,也沒享過一天琴瑟畫眉之樂,更沒有這兒女繞膝的福分……”

她兀自沉浸在悲涼之中,李俊卿察其神色,又笑道:“晚輩適才說錯了,論起來晚輩上頭還有長兄猷之。”九娘一驚,低呼道:“對了!?小公子!他……他在你家?謝天謝地!”回雪插口道:“娘,您沒去南朝麽?”九娘歉然道:“我們一同安葬了將軍和姑娘之後,就分道揚鑣了。小公子由廣平郡……不,是昭宗皇帝的侍衛們護送,前往江南投奔二姑娘,而達及保大哥送我北上中都。”元好問嘆道:“夫人自幼流落宮廷,中都可謂是夫人的故鄉了。”九娘點頭道:“是,我最早的記憶就是中都皇宮和師傅鄭夫人,也是在豐宜門前大街上,第一次見到姑娘……”回雪好奇道:“那您怎麽又來到這平山城?”九娘道:“我跟著姑娘耳濡目染,學了不少制香合香的功夫,就在中都開了間香料鋪子,誰知不懂經營,蝕得一塌糊塗,虧得姑娘給的首飾多,才沒餓死街頭。後來,遇到了你爹,和他成了親,又有了你,你爹謀了個驛丞的差事,我就跟著他來到這平山城。”元好問道:“那達及保呢?”九娘輕嘆道:“他將我送到中都,待我安頓下來之後,就走了……我問他去哪,他說,繼任的忠孝軍總領並非善類,他不願再回忠孝軍中,也不願歸隱山林,所以思來想去,決定投奔廣平郡王,也就是後來的昭宗皇帝。”[3]回雪奇道:“這位王爺,怎麽當上皇帝啦?”九娘看向元好問,苦笑道:“我也是道聽途說,元學士知道經過麽?”元好問點點頭,低嘆道:“說起來,我想廣平郡王也不願做這個皇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