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舊家兒女(三)故事(第2/2頁)

小姐姐一聽隆德殿三字,眼中精光一閃,細聲細氣地道:“陛下,隆德殿有個新進宮的護衛,是麽?”烏林答氏嚇了一跳,急忙給她使眼色,她卻仍是天真無邪地仰頭望著皇帝。

皇帝微微一怔,隨即笑道:“是。小寧兒,你怎麽知道?此人忠孝智勇兼而有之,很是難得。”

小姐姐眨眨眼,心有不甘,又有些好奇,皇帝見她欲言又止,笑道:“現在朕要去隆德殿了,你若想聽他的事,等下問乞奴吧。”

送走皇帝後,烏林答氏再三告誡小姐姐不可生事,小姐姐撒嬌道:“我哪裏要生事,不過隨口問一句。”烏林答氏輕輕一捏她粉嫩的臉頰,又好氣又好笑地道:“好,就當是我會錯了意,總之你不可心存報復。”小姐姐笑道:“嬤嬤好偏心,怎麽這樣護著他?”烏林答氏笑道:“我哪裏偏心了?那孩子心地很好,你別記恨他。”

正說話間,宋珪已親自送了幾樣宮宴上的新鮮菜肴來,烏林答氏連忙出去接了,滿口道謝,小姐姐走過來笑吟吟地道:“宋殿頭坐一坐吧。”

宋珪忙笑道:“多謝小姐姐,小姐姐有何事吩咐?是不是想聽剛才那故事?”

小姐姐拍手笑道:“宋殿頭好厲害!”又拉著他的袖子熱絡地道:“別站著啦,過來坐著說吧!”

宋珪笑道:“多謝小姐姐關懷,小人還是站著說吧,說完還要趕回去侍駕。”小姐姐聞言點了點頭,聽宋珪接著道:“前些天,陛下聽軍中來報,說有兄弟二人新來投軍,皆是將官之後,擬了官職請陛下禦覽。陛下細問了才知道,那弟弟在貞祐元年被蒙軍擄了去,蒙古大帥很是喜愛他,一直帶在身邊。過了一年多,他借口探母回到家鄉,伺機殺死蒙古監守,會同兄長一起奪了幾匹馬,侍奉老母南逃。途中幾次遇著追兵,又丟了馬,兩人用鹿角車拉著老母,千難萬險地渡過黃河,投效軍中。陛下聽了很是歡喜,依著祖蔭的慣例封了哥哥為都統,弟弟則召進宮中充作護衛。他進宮受訓沒幾日,點檢司幾位教授都很喜愛,說他不但武藝精絕,還愛好文史,人也很聰明謙厚,都點檢便派了他在隆德殿當值。今日應該才第一日吧?”他頓了一頓,又笑道:“小姐姐是如何知道此人的?”

小姐姐聽得有些出神,冷不丁被宋珪一問,有些心虛地道:“是……聽說的。”宋珪知道她在撒謊,也不點破,微微一笑躬身告辭而去。

除夕夜,禁中盛行大儺儀。大儺,意在“逐盡陰氣為陽導也”。諸班直戴假面,繡畫色衣,執金槍龍旗。教坊使選魁偉者,貫全副金鍍銅甲,裝將軍;又裝判官、鐘馗、土地、灶神之類。小姐姐最是貪玩,略吃了兩口晚飯就忙不叠地要出去看大儺儀,回來後又趁人不備偷偷拿了火引子去放爆竹,幾乎沒把一眾宮人內侍嚇死。

被嬤嬤關進房裏後,恰好內司局送來消夜果子盒,盒內簇諸般細果、時果、蜜煎、糖煎、市食及小巧玩具、各色牌帖。小姐姐一見又來了精神,將食物分賞眾人,獨留下玩具,拉著流風和彩霞一樣一樣地玩耍,咯咯笑個不停,身邊宮人內侍被她明凈的笑聲感染,亦團團簇擁著她語笑玩耍。

沒過幾日,新春的祥和氣氛便戛然而止——皇太子完顏守忠病重,皇帝憂心忡忡,輟朝數日,親駐東宮。守忠病中神志不清,時常驚悸失語道:“蒙軍來了!”皇帝十分懊悔,當初南遷汴京時不該讓他留守中都,雖然他五月遷都、七月便召回太子,但太子在燕京的兩個月仍是受到蒙軍極大的威脅與驚嚇,以至於到汴京後仍然不得安寧,終至重病。

正月二十三日,皇太子薨逝。二月壬辰,暮年喪子的皇帝臨奠殯所,不勝悲哀。司禮官以“辰日不哭”的古訓為由,勸皇帝節哀。皇帝悲聲道:“父子至親,何可拘忌!”隨後,因中都被圍不斷告急,只得暫時放下喪子之痛來料理燕京戰事。

[1]注:金初特指宗室顯貴,後逐漸泛用,至金末用以尊稱男子。

[2]注:《金史·卷六十九·宦者》 “宋珪,本名乞奴,燕人也。為內侍殿頭。”此處金宣宗稱呼宋珪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