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拉手

太子已經一年多沒跟謝家有書信往來了。

別說書信往來, 就是太子身邊的人,都沒再露過一次面,而這, 大約就是從謝原決定要去考科舉開始。

謝原今年23歲,他和孟昔昂一樣, 都是從三四歲就開始大放異彩的神童, 但和孟昔昂不一樣的是,他的天賦更高, 而且隨著年歲的增長,不僅沒有減少, 還像海綿一樣, 不斷的吸收著新的知識。

然而同人不同命,只在他很小的時候, 人們紛紛對他顯露出喜愛之情,後來沒幾年,他就跟查無此人一樣, 即使還在書院裏念書, 即使還會出門拜親訪友,但他的名聲, 仍然就這麽慢慢的消失了, 連孟昔昂一根頭發絲都比不上。

23歲,在這個時候都是能當爹的人了, 謝原的身邊卻連個丫鬟都沒有,整日就是看書寫字,不跟任何人發生爭執。要不是他突然決定再進一步, 參加春闈,眾人還以為他什麽志氣都沒有, 就是個木頭人。

謝家最大的長輩是謝傳,也就是那位有爵位的房陵郡公,他一生沒有多大的作為,當官時候最高也就做到了四品官,在大名府當個知府,這個郡公的爵位,是他女兒進宮以後,為他掙來的。

當今皇帝的皇位,毫無爭議。

仁君一共六個兒子,老大三歲時發天花死了,老二就是天壽帝,以仁君這種面團一樣的脾氣,大臣們怕他也早死,跟他請立太子,仁君二話沒說,就答應了,而且都不挑一挑,一心效仿周禮制,沒有嫡子,就直接立長子。

天壽帝的太子當的順風順水,就算他的兄弟想跟他打擂台,他爹也不幹,他爹還揚言過,十分鄙視唐太宗弑兄上位的行為,一點禮數都不懂。他都這麽說了,其他人就是再心不甘情不願,也只能夾緊尾巴,畢竟,仁君仁君,那也是隨隨便便就能決定他們一生的君啊。

而謝家的女兒,也是被仁君挑中,才當上太子妃的。

仁君認為,娶妻娶賢,不要像唐朝那樣,後宮裏放的全是世家大族的女子,連前朝公主、別人的後妃都塞進來了,真是有辱斯文,葷素不忌。太子妃嘛,未來是要母儀天下的,選個性格好的,家世背景低的,掀不起風浪的,就挺好。

天壽帝不樂意,他不喜歡這樣的女人,然而架不住他爹非要管他的婚姻大事,就這樣,謝凝訓嫁入東宮,她的父親被封為房陵郡公,她的哥哥才二十歲,也被封為正奉大夫,可以出入宮廷。

當時人說,謝家真是祖墳冒青煙了,生了這麽一個好女兒,真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啊。然而短短八年之後,房陵郡公辭官歸家,謝幽一再被貶,還數次被下獄,曾經誇過皇後的人都閉緊了嘴巴,不敢再多說一句話。

在太子很小的時候,謝家連太子的面都看不見,謝幽想拿錢去疏通打點,偷偷摸摸也好,至少能見上一見,知道太子是否安好。然而他剛想這麽做,就被自己爹,老郡公臭罵一頓,讓他不得不熄了這個心思。

後來太子年紀上來了,他不像小時候受牽制這麽多了,身邊也有了可以信賴的人,於是就主動找上了謝家,謝原那時候十來歲,看著父親拿著太子殿下送來的問候書信,默默的流淚,雖然看不懂,但也把這一幕記在了心裏。

祖父謝傳卻對那封信置若罔聞,哪怕謝幽把信遞到他眼皮子底下,他都不帶看一眼的。

從這封信開始,東宮每隔上幾個月,就能送點東西出來,有時候是書信,但裏面沒有任何敏感的話,就是問好,還有太子會說自己又學了什麽,在東宮過得不錯,讓他們不要擔心。有時候則是吃食,總之,都是放不久的東西,送來了,他們連留著多看一會兒都不行,當天就得吃,不然就壞了。

謝家也試圖送點好東西去東宮,但前來送信的侍衛什麽都不收,他言,除了家書,太子殿下什麽都不想要。

“家書”二字讓謝幽頓時閉上了嘴,等到了晚上,謝原看見自己的父親,坐在月下,神色是無比的落寞。

那時候謝原已經挺大了,但是始終沒議親,別說他自己,就是他爹,也是光棍一個,呵……也別說他爹了,他祖父,四十三歲就成了鰥夫,不也是到現在都沒續娶嗎。

官宦人家,哪個不是剛死正妻,連半年都等不了,就找媒人給自己說新娘子了,與是否長情無關,只與面子有關,這個年月,男人年紀大了卻沒有個正室,是要被人用“你是不是有病”的眼神打量的。

而他們一門四個光棍,自然也不是自己不想娶,只是不敢娶。

謝家這是什麽光景,就是有人想把自己家的小娘子往火坑裏推,他們也不敢昧著良心在坑底下接。

那晚,謝原陪著謝幽坐在亭子裏,他的性子就是隨謝幽,很安靜,如果沒人問,恐怕他一天都說不出來一個字,而坐在石凳上,謝幽安靜了片刻之後,就低低的開了口:“殿下把什麽都沒有的謝家當家,可見宮裏是什麽樣的龍潭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