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瘤中瘤,詭異的持續高熱與胸痛(第2/4頁)

患者男性,18歲,吞咽時疼痛劇烈,並且伴隨體溫高熱39.7度。

問診信息寫著,吞咽疼痛已經超過一個月以上。

可是患者直到出現呼吸困難的症狀,這才由家人帶著前往醫院就診。

當地醫院接診後,給患者拍了胸片,沒發現異常。

先是按照咽喉炎給患者治療,沒有效果。

然後又按照腸傷寒治療。

使用了各種抗生素與氯黴素口服,均不見明顯好轉。高熱一直未退。

李敬生也是漲了見識。

縣醫院的水平有強有弱,這家縣醫院的診斷水平實在有些扯。

其實也是很多衛生院,縣醫院等基層醫療的一個悲衰,醫生不會看病,只會機械的做檢查。

拍個片子,驗血,驗尿,驗糞便,都沒發現問題,然後醫生就開始懷疑人生了。

在學校讀過的五十一本教材,哪一本也沒教學生怎麽診斷檢查結果一切正常有病人。

藥理學,講的就是用藥,對於各種感染、疾病的用藥,以及注意事項,藥理等等。

人體寄生蟲學,講的是寄生蟲感染後會有哪些症狀,有哪些方法可以檢查……

但是遇到這種檢查結果正常的,那就是……沒病。

有時候在醫院的門診,可以聽到患者與醫生爭吵。

“我沒病來你們醫院治病幹嘛?”

病人怒吼。

醫生一臉委屈“可是您的檢查結果一切正常,確實沒病。”

這種類似的爭吵並不少見。

這個18歲的男孩在縣醫院的遭遇,估計有得一拼。要不是一直發著高燒,醫生還真有可能說他沒病。

患者的脈搏123次每分鐘,血壓只有92的高壓,68mmhg的低壓。

收縮壓在90-139mmHg,舒張壓在60-89mmHg,都屬於成年人的正常血壓範圍。

這個大男孩的血壓要說有問題吧,並沒有。

只是高壓和低壓都有一點點偏低。

引起這種情況,其實已經預示著身體出現了狀況,只是不太明顯而已。

李敬生看了一下收治時間,這已經是入院的第四天了。

首診醫生並不是連濤。

估計是他這一組的。

主治醫生搞不定的病例,肯定推給主任醫師或副主任醫師。

這個男孩的情況其實蠻危險的,再拖下去,很容易發生意外。

連濤應該是剛接手,暫時還沒能查明病因。

他一天到晚忙得飛起,能夠勻攤到每個病例上的時間非常少,也確實不容易。

這次把李敬生叫過來玩,正好叫李敬生幫忙分擔一點。

畢竟病人等不起,時間拖得越久,病人死亡的可能性越小。

患者的血細胞計數只有5.7乘以十的九次方每升。

首先,這個白細胞計數處於正常值。

但是病人持續高熱一個多月,難道身體的免疫系統直接成了擺設嗎?

顯然不可能。

高熱本身就是身體免疫系統在加班工作的信號。

能導致身體高熱的原因,最常見的就是病毒、細菌感染,或者身體內某個地方有炎症。

比如最常見的扁桃體發炎,很快就會出現身體發燒。

患者的尿蛋白存在明顯異常,是兩個+。

白細胞也同樣異常,高出正常值一大截。

糞便常見倒是沒有發現異常。

血非蛋白氮48mmol/L,二氧化碳結合力22mmol/L,血沉26mm/H。

胸片檢查,發現胸左側存在液氣胸。

並且存在縱隔氣腫。

從片子上看,左肺至少被壓縮了30%以上。

同時伴隨少量積液。

這就說明一個問題,患者在人民醫院拍胸片發現了問題,為什麽在縣醫院拍的胸片卻顯示正常呢?

是病人到縣醫院治療時的胸腔正常,最近幾日病情連續進展,這才導致胸片查出異常,還是因為縣醫院的檢查設備落後,拍片子的醫生水平差,所以才沒能查出問題?

根據李敬生開診所的經驗,很可能是後面這種情況。

設備落後,醫生水平差,經驗不足。

他把患者的症狀、病史、檢查結果等信息全部查看完畢,開始為患者進行綜合診斷。

不管是呼內,還是消化內科,又或者心血管內科的診斷,李敬生都比較擅長。

他首先懷疑的就是病人是不是敗血症?

從病人現有的症狀來看,很像是革蘭氏陰性杆菌敗血症。

但是左側液氣胸,並且伴隨縱隔氣腫怎麽解釋?

氣體想要進入縱隔,無明顯外傷的情況下,通常是從肺間質至肺門進入縱隔,從而引發縱隔氣腫。

李敬生在這方面有著還算豐富的臨床經驗。

引起縱隔氣腫,通常是因為氣胸造成。

那又是什麽引起氣胸呢?

他開始迅速在腦子裏面形成一個反推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