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31 “狗就是狗。”

很快,黃河漁民捕撈神龜一事四散傳開,連同龜背上八字預言,一夜之間婦孺皆知。

與此同時,李策奉蕭承鄴之命率兩萬禁軍前往豫州平叛,兩軍交戰,起義軍死傷近萬,豫州城外血光沖天,哀鴻遍野。

如此暴力鎮壓愈發激起民憤,不知是誰道了句“若當初秦王即位,天下百姓不會如此如蹈水火”,眾人紛紛應和,無一不感懷秦王之仁厚,忽又想起神龜天諭,那句“天子在秦”仿佛冥冥中昭示著什麽,一時間流言四起,蕭承鄴在位九年所作所為皆被翻出舊賬,有人說他得位不正,先帝遺詔至今無人得見,還有人說他荒淫無道,任由妖人惑亂後宮……至於其逆行倒施之暴政更是數不勝數,甚至有人作《討建昌檄》,列舉建昌帝蕭承鄴二十余條罪狀,句句憤慨、字字鏗鏘,檄文中道如今天下內憂外患,蕭承鄴德不配位,羅陽亦無帝王之相,唯有秦王蕭長勖登臨大統,才能挽救大梁於水火。

檄文一出,天下震動。

先帝在時曾說,幾位皇子裏唯蕭長勖脾性最像他,沉穩內斂、不急不躁,既能高瞻遠矚,又能體察入微。那時其他皇子都在京城,為儲君之位費盡心思,唯有蕭長勖常年奔波在外,親自體察民情,為先帝建言獻策。時至今日,其封地仍是大梁境內最富饒安寧之地,百姓安居樂業,提起秦王,無一不是贊頌與感激。

愈是到如今動蕩年歲,仁厚愛民之君愈令人懷緬。天下人追念先帝,自然一並想起與先帝最為相像的秦王。

於是擁護秦王之言論沸反盈天,傳到京城,蕭承鄴勃然大怒,當即下令禦史台徹查此事,凡有忤逆之心者,不必上報,就地處斬。

“秦王近日如何?外頭鬧得沸沸揚揚,他還坐得住麽?”大殿之上,蕭承鄴問。

一大臣答:“秦王殿下在醴州,一向最是安守本分。”

“安守本分?”蕭承鄴冷笑,轉頭對何瑞道,“宣秦王進京。快到年尾了,叫他不必再忙了。”

何瑞頷首:“是。”

蕭承鄴不知道的時候,謝燼已悄悄到了醴州。

那日大敗烏恩其,謝燼先回雁門關,清點整頓兵馬,留下一萬將士守關,自己帶領玄羽軍剩余全部五萬人,包括三萬騎兵和兩萬步兵,趁夜南下趕回中原。

出發前謝燼召集全軍誓師,告知江懸被困皇宮一事。玄羽軍上下震駭,驚詫之余無不憤怒。

“此次出兵,不為爭權,不為謀利,只為救回少帥、報七年前四萬玄鷹軍之仇。”謝燼一人立於萬軍之前,高聲道,“玄鷹軍自組建那日起,外平蠻荒、內斬奸佞,效忠大梁與大梁百姓,絕不愚忠某一君主。現建昌帝昏庸無道,不辨忠奸,為一時猜忌葬送四萬玄鷹將士性命,如今又濫殺百姓,惹得天怒人怨。玄羽軍身為大梁之師,當此興亡之際挺身而出,為社稷謀福祉,為百姓開太平。若有不相為謀者,今夜可自行留守雁門關,過了今夜,我與諸位同生共死,不救出少帥,誓不回師。”

眾將士齊聲:“誓不回師!”

——於是五萬大軍連夜南下,分三路行軍,兩日後於醴州會師。

到達醴州,蕭長勖手下三萬精兵一並交由謝燼調遣,加上輜重、輔兵及民夫,十五萬大軍整裝待發,虎視眈眈朝向東都。

一切準備就緒,只待最後一陣東風。

至於黃河神龜、征討檄文、民間種種流言……自都是林夙手筆。林先生神通廣大,翻手之間便將天下攪得風雲大變。各方言論愈演愈烈,京城那位果然坐不住了。

一紙詔令傳到醴州。

——東風來了。

蕭承鄴這時召蕭長勖回京,明眼人都看出他司馬昭之心。蕭長勖接到聖旨,還未表態,只見府中齊刷刷跪倒一片:“王爺不可!”

他的侍衛總領傅驍道:“皇帝對王爺已有猜忌,此時回京必然兇多吉少,請王爺三思!”

傳旨太監聞言皺眉:“王爺要抗旨麽?”

蕭長勖垂眸,不說是或不是,傅驍又氣又急,猛地起身制住太監,抽刀架在太監脖頸:“事已至此,王爺還猶豫什麽!”

挾持宦官,此舉已與謀反無異。眾人大驚失色,唯有蕭長勖面色平靜,不鹹不淡道:“傅驍,放肆。”

“屬下不得不放肆!天下百姓已將王爺推至風口浪尖,就算王爺意不在此,如今也已騎虎難下。今日就當是屬下逼迫王爺,屬下願當這個罪人!懇請王爺遵從天命,起兵東伐!”

眾人面面相覷,齊聲道:“懇請王爺遵從天命,起兵東伐!”

傳旨太監大驚失色:“反了,反了!秦王這是要造反!”

話音未落,只見血濺三尺,那太監瞪著眼睛,腦袋一歪,被傅驍抹了脖子。

這下,不反也得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