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良相之才(第3/4頁)

苟稀之罪行,他們都知道,但此刻再聽來,還是難以忍受。

當今之世,酷烈如斯,乃前所未有之亂。

妙寒目光冰冷,炎奴的眼睛更是早已血紅,有些事連他都不知道,而有些事是他親身經歷的。

原本畏畏縮縮的百姓,此刻都緊咬牙關,青筋暴起,氣息粗重。

沒人比他們更清楚,這十幾年過得什麽日子。

在苟稀的事跡中,他們總能找到一個,對應到自己的經歷上。

此刻聽聞苟稀連連升官下的酷行,恨得咬牙切齒,眼睛通紅。

“還有呢……”炎奴揮手間,將金角放了出來,連同從洞天裏救下的數百名紅塵火微弱的百姓。

那小洞天是金角妖國之都,除了一些妖孽外,還有關押了很多百姓,尚沒有被吃掉。

都是各郡縣的供奉,其中苟稀給得最多。

畢竟連常鼎文都妥協了,更別說已經和金角狼狽為奸的苟稀了。

此刻所謂的太歲神金角,當場揭露,再加上洞天中百姓的哭訴,可謂轟動全城,百姓盡皆嘩然。

原來他們信奉的太歲神,就是昔日在北地一日要啖三百女的妖孽。

本以為太歲神還好,讓他們風調雨順,物產豐饒,而沒有好日子,只是苟稀作祟。

哪曾想,庇護一方水土,只是金角與苟稀的交易,是為了讓苟稀能盤剝到更多財富。

而為了能提供給金角可食用的弱火之人,苟稀勢必要把百姓壓榨到底,無論產出有多好。

此刻知曉一切,又見太歲神被高懸拿捏,對於神靈的所有敬畏也都消散,取而代之的是難以名狀之怒火和恨。

池清眼見民心激憤,朗聲道:“神靈不法,天道不罰,今我等舉民除之。”

“散騎軍侯何在!”

炎奴一怔,反應了一下才知道是說他。

“你習傳太平道經,可救世濟人,斬妖除魔,當速速格殺太歲,打入地府九幽,刑於刀山火海!”

“好!”炎奴哈哈一笑,擡手就把金角又給宰了一遍。

他身蘊赤霞,勢若烈火,腳一跺地,就有勾魂使者出,拘走慘叫的金角一縷殘靈。

苟稀嚇得瑟瑟發抖,咋還有地府的事?死已然可怕,死後更可怕!

池清手指苟稀,激昂慷慨:“苟稀之罪,罄竹難書,四海共憤。”

“因其罪躬萬民,今交托於眾,暴之於市,人人可共誅之!”

此言一出,百姓再也按耐不住,轟然一聲,沖到苟稀及其親信身前,撲殺上去,瞬間淹沒!

苟稀恐懼慘叫,被萬民淹沒,逐漸沒了聲息。

炎奴等人皆看著,心頭發熱,直覺快意。

不多時,深受其害的百姓竟將其分食殆盡,就連婦孺都流著淚咬牙切齒吃了一片。

還有家破人亡的百姓,將其骨頭都拿去砸碎燒灼,焚骨揚灰。

炎奴不覺殘忍,只覺終於看到了百姓,除懦弱畏縮以外的一面。

的確,他若一槍宰了,絕沒有現在快意。

不得不說,還是讀書人厲害。

只見池清還有動作,走入人群中,待百姓發泄之後,高舉青州大印。

“在下隴右桓氏,名澈,字池清。生平最敬漢之武侯,故發大志向,望為一代名相,匡君輔國,洗清這渾濁世道,打造一個朗朗乾坤,海清河晏的太平盛世。”

“為嘗此願,遍訪名師,苦學二十載,太康九年,受得舉薦,朝廷委以西域之任,掌屯田之事,為國戍邊。”

“奈何國運垂危,華夏分崩,西域盡失,胡蠻肆虐,腥臊遍地,桓某流落域外,忍辱異鄉為奴,浮沉八載歸國。”

“眼見神洲陸沉,舊京幅裂,王室社廟金陵,士族衣冠南遷,百姓水火之中,江山萬裏如血。”

“桓某不才,雖為寒門士子,但蒙國殊遇,常欲以身報國,成仁救民,保衛社稷。”

“今苟稀委罪於民,人神共誅,青州刺史空懸,時局艱難,桓某承蒙不棄,推舉受掌青州,當為非常之舉,澄清吏治,盡掃邪氛,保境安民,摒除饑患,以報父老。”

“還望青州百姓,接納桓某誠心,信之無異,以布公道,共濟艱難。”

他深躬一禮,一番話說得臟腑俱震,情真意切。

百姓俱都感動,還有沒有哪個官員對他們如此廣誠相誓,又兼苟稀已死,想起惡賊伏法,妖魔蕩滅,頓覺撥雲見日,不禁一齊歡呼。

一時間全城熱烈,萬民惶惶之心得以安撫,對未來之麻木一掃而空。

炎奴更是開心,池清一舉數得,不僅嚴處了苟稀,令人快意,還借此坐穩青州刺史的名份,一掃百姓陰霾,凝聚人心,著實比他含怒一槍宰了苟稀要好太多。

張辟疆在他耳邊感慨:“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良相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