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布局

永樂三年的春天下了很大的一場雨,南京皇宮的地陷問題作為設計缺陷被充分地凸顯出來了,甚至不僅皇宮內泡了湯,地勢更矮的皇城裏各衙門值房也跟著進了水。

有鑒於財政情況的持續改善,再加上考慮到不能讓遠征歸來的皇帝面上太難看,所以把皇城的部分道路簡單用水泥翻修了一下……

水泥路這種東西,對於現代人來說,從審美感官上,肯定是不能跟青石板路比的,但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摻雜了搗成粉末狀進貢細砂的水泥路,在陽光的照射下“布靈布靈”的,看起來就覺得恍如神跡一般。

——至少這些歐洲訪客是這麽認為的。

他們在歐洲習慣了碎石路,如今一條筆直寬闊且美觀的大路擺在他們面前,他們的腦子裏很難想象出,大明究竟是怎麽做到的。

尤其是這條路根本毫無鋪設痕跡,中間沒有裂縫,就仿佛是天然有這麽一條大路似的。

而在大明皇城的總裁變法事務衙門,姜星火端坐在更新的雕花紫檀木太師椅上,其背後是一幅巨大且抽象的江山社稷圖,彰顯著大明天下的遼闊與昌盛……雖然上面的地理位置對於姜星火這種知道各地正確方位的人來說已經是歪的離譜了。

屋內香煙裊裊,窗欞透過的光影在有些老舊的織錦地毯上跳躍,成功營造出一種既莊嚴又神秘的氛圍。

說實話,還是要感謝鄭和。

如果不是鄭和下西洋進行官方貿易,靠著增加貿易量大規模采購把南洋特產的價格給打下來了,像是各種木料家具和熏香,姜星火哪舍得采購?

“希望帖木兒汗國態度的轉變,能讓鄭和盡早去到中東建立貿易站,這樣還能帶些波斯地毯回來。”

姜星火用鞋子蹭了蹭毛都快掉禿了的地毯如是想道。

隨著柴車的通報聲,西班牙卡斯蒂利亞王國的宮廷使節羅·哥澤來滋·克拉維約與巴伐利亞騎士約翰·希爾特貝格踏入這片帝國脈動的心臟。

他們的腳步雖略顯遲疑,但目光中卻難掩對姜星火的敬畏,以及濃郁的好奇。

從關中到河南,然後南下到湖廣,坐船一路南下的經歷,已經讓這些自認見多識廣的西方人充分意識到了他們的眼界之窄。

因為當他們為一座繁華的城池而嘖嘖稱奇的時候,隨行的官員告訴他,這只是一個小縣城,這種規模的城池在大明有上千個。

而當他們抵達人口已經上百萬的南京城時,他們根本就想象不出來,為什麽一個城市能夠容納下跟西方一個國家相當的人口。

大明出乎意料的繁華深深地震撼了他們,尤其是越往東南走,他們就越發現,跟帖木兒汗國不同的是,大明不僅國土更遼闊,人口更多,而且這並不是一個完全的農業社會,一些新的因素孕育在其中……在士子們的思想爭辯中,在商人們的討價還價中,在市民們的吃喝玩樂中,這些他們說不清道不明的因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他們從未見識過。

而後來,當他們得知,這是名為姜星火的國師給大明帶來的新氣象時,他們就對這位在大明鄉土故事間被稱為仙人的國師,愈發好奇了起來。

姜星火起身微微頷首,以示禮遇。

在這幾個西方人看來,他的目光如深潭般平靜,卻又似乎能洞察人心。

“歡迎來到大明。”

克拉維約欠身行禮,用從傅安那裏學到的略顯生硬的漢語回應:“尊敬的國師大人,我代表卡斯蒂利亞王國向您表達最誠摯的問候,我們遠道而來,不僅是為了展示我國的風采,更是希望能與大明朝建立長久的邦交。”

一旁的希爾特貝格則以騎士的禮儀,單手撫胸鞠躬:“巴伐利亞的勇士向您致敬!我們雖為異鄉人,但對大明的繁榮與強大早有耳聞,今日得見,果真名不虛傳。”

姜星火微微一笑,示意二人落座。

他倒是沒問“大明與帖木兒孰強”這種問題,而是問道:“你們都讀過《十日談》嗎?”

《十日談》是意大利王國作家薄伽丘的代表作,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描繪了佛羅倫薩市民在黑死病流行期間的生活和愛情故事,反映了當時西方社會的風俗和道德觀念,這部作品在五十年前就問世了,但以現在東西方貿易斷絕的大背景,顯然不太可能傳到大明來。

而西班牙和意大利中間只隔了撒丁島和科西嘉島,《十日談》很早就傳到西班牙了,反而是武德充沛的巴伐利亞人不太愛讀這些東西。

克拉維約用很驚訝的眼神看向姜星火,隨後說道:“當然,這是一部好作品,我認識的所有宮廷成員幾乎都看過它。”

姜星火點點頭,從抽屜裏拿出了幾本話本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