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驗收

京察的大棒最終在兩天後落到了京官們的腦殼上,罷黜、貶謫、勒令致仕共四十八人的結果,直接把所有沉睡的心靈都敲醒了。

而隨後發生的不同尋常的事情,以及《明報》上耐人尋味的風向,更是讓人意識到,隨著經濟改革的初見成效,變法在政治上的深入,也愈發不可阻擋了。

洗滌舊塵,萬物革新。

“新年新氣象,總該梳洗一番,不該是塵滿面、鬢如霜嘛!”

看著衙門裏來回搬家具、運文件的雜吏差役們,姜星火一邊自己擦拭著桌子,一邊也是難得調笑道。

為了跟各部作區分,總裁變法事務衙門裏的內設部門的長官,用的依舊是帶有臨時差遣性質的“提舉”前綴,而這種東西,屬於比較含糊的概念,既可以讓你長長久久地待下去,到了後來甚至就演變成了常規官職,比如明代的總兵、巡撫、總督……也可以就是個臨時差遣,權力雖然很大,但哪天撤了也就撤了,官面上誰也說不出來什麽。

但不管如何,事情還是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著。

總裁變法事務衙門的兩個副總裁官,定國公徐景昌、榮國公姚廣孝,分別提舉工業司和商業司,而市舶司則是原來的浙江參政趙羾轉任,銀行司便是大明銀行的朱恒負責提舉。

除此以外,明報所的大使(正八品)由郭琎升任,負責《明報》相關事宜,柴車則繼續留在姜星火身邊負責文書機密。

四個司裏,除了銀行司整體規模比較小、業務尚且處於起步階段,其他的司規模就相對較大了。

例如工業司,下面就合並了原屬於工部的兵器局和鑄炮所(下轄冶鐵場),以及內廷的兵仗局,除此以外還有一眾礦山、工坊、制造所等。

市舶司就不用說了,重啟的廣州“懷遠市舶司”,泉州“來遠市舶司”,寧波“安遠市舶司”都直接歸屬到了這裏,趙羾對海貿頗有心得,用起來倒也得心應手,除此以外,便是遠洋商品保險、期貨等業務監管,也在市舶司的職責下面。

至於趙羾本人的提拔,那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自己給皇帝一個被人攻擊的借口也好,幹脆挑明了主政時用人不疑的態度也罷,總之,人是用了,而且姜星火主政的這段時間,還要接著用不少人。

商業司規模大,但相對其他衙門的其他機構而言,可謂是百廢待興……洪武朝就是嚴重的“重農抑商”,而如今隨著210萬兩賭約的完成,風口開始悄然轉向“四民皆本”和“開海裕國”,可國內的商業由於基礎本來就差,再加上靖難四年對國內經濟的破壞,基本就是接近零起步了,對姚廣孝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嗯,不過往好了說,這叫“有足夠的上升空間”。

“三件事。”

老和尚看著擦桌子的姜星火,慢吞吞地說道。

“說唄。”

姜星火擦得愈發勤快了,恨不得把這破桌子擦得鋥亮。

“今年軍費支出很大,修北京城、削藩、北征蒙古,這些都是大頭,所以國內的商貿,尤其是南直隸核心區域的商貿,必須要搞活起來,不然光靠海洋貿易肯定不夠,鹽稅那也得接著動。”

“我曉得,先鋪路嘛,工坊傳來消息了,水泥路大約也就是這兩天,弄好了開春趁著雪化了、天氣轉暖,就趕緊開始鋪。”

一般來說,水泥路通常是夏季開始鋪的,有的選肯定不會選擇春季,因為開春的時候地面還是會受到低溫的影響,繼而產生皸裂、起砂等情況,而且水泥地面在受凍以後,也影響使用壽命,夏季則沒有這麽問題。

但考慮到江南夏季的梅雨期是沒法鋪路的,而鋪路又是個大工程,所以肯定要在開春之後到梅雨來臨之前,把這件事辦好。

要想富先修路,想讓國內的商貿往來流傳順暢,那麽在最繁華富庶的江南,是一定要構建起點對點商道網絡的,大路在主要府縣之間貫通,如此商業才能重新恢復。

“這麽規劃如何?”

姚廣孝把一張堪輿圖遞給了姜星火,上面用炭筆勾勒著一條線。

南京-龍潭-丹徒(鎮江府城)-丹陽-武進(常州府城)-無錫-望亭-滸墅關-長洲(蘇州府城)-昆山-嘉定-上海-華亭(松江府城)

後面的虛線則畫著嘉興、湖州、錢塘、紹興、寧波等地。

“今年半年肯定鋪不完。”

姜星火只看了一眼,就很篤定地說道。

原因無他,這條路他自己用腿腳丈量過,地圖上看著是平原沒錯,但裏面有不少丘陵湖澤,雖然是大明的南方核心經濟區域的最優商道線路,但想要上半年鋪出來這麽長的路,那是不可能的。

“沒指望今年一口氣幹完,規劃一年半幹完就不錯了,分段鋪,今年先把南京-龍潭-丹徒(鎮江府城)-丹陽-武進(常州府城)這一段鋪好,武進是大運河南北交點,這樣就相當於把南京和南京以西的商貿,都匯入到京杭大運河這個‘大動脈’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