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四章 周王

待姜星火來到皇宮的時候,便已是臨近黃昏。

此時殿內已經“痊愈”了的朱棣,正在跟親弟弟周王朱橚坐在榻上嘮家常。

“宮裏沒個火炕,到了冬天還真不習慣。”

朱棣聽了這話哈哈大笑,他倆其實都是南方人,從小生活在南方,但是封王以後,就在開封和北平過了十多年,早就習慣了北方人的生活。

火炕在現在的大明,並不是普遍流行的,而是只在北方胡風遺留嚴重的地區存有,華夏很早就有類似的取暖方式出現,但始終沒有流行起來,反倒是唐代傳入了高麗以後,在高麗普遍流行,《新唐書·高麗傳》就有記載“冬月皆作長炕,下燃溫火”,經過蒙古人東征征服高麗,這種取暖方式被蒙古人所喜愛,又帶回了元朝內部,繼而在北方的蒙古貴族之間流行了起來。

……出口轉內銷了屬於是。

至於為什麽是貴族間流行,那自然是因為火炕需要大量燃料,這個時代的平民階層很難在整個冬天都獲取到如此規模的燃料,通常都是一家人圍著火盆取暖的。

而北方的火炕,和南方的地龍,就都成了有權有錢人家的專屬。

像是奉天殿裏,下面就鋪設著長長的地龍管道,類似於現代的地暖,在主要宮殿的地面下大多會挖有火道,然後入口在殿外廊子下,通過外部燒火的方式把熱氣通過火道傳到地面。

但是說實話,小一點的宮殿還行,像是奉天殿這種頂級規模的宮殿裏,地龍那點熱氣就真不夠用了,對於殿裏的人來說,還真不如火炕來的暖和。

沒看周王朱橚這會兒鼻子都發白了?

“陛下,周王殿下。”

“國師來了。”

“國師。”周王朱橚點了點頭。

依舊是那個熟悉的小錦墩,不過這回估計是天氣冷了,所以還套了個絲綢罩的厚棉墊,姜星火一屁股坐了上去。

宮裏有椅子,但那種椅子設計出來就壓根不是給人坐著舒服的,只是用來讓皇帝昭示恩寵,人坐在上面四面不靠,你想大大咧咧靠在上面,就得膝蓋都懸空,以某種近乎於“仰”的姿勢才能夠到座椅靠背,所以姜星火才選擇小墩子。

“如今南京城裏都開始改用煤炭了,這煤炭賣的比木炭還便宜,倒還真是利民的事情,全都有賴於國師啊!”朱棣笑呵呵地誇贊道。

“陛下德政。”

朱棣顯得興致挺高,美滋滋的接受了。

顯然考成法弄得不錯,看到了效果,這就像是在拉磨的驢面前吊著的胡蘿蔔被啃了一口,但驢為此瘋狂地跑了好幾十圈,磨主肯定高興。

“這宮裏的地龍,用的也是煤炭嗎?”周王朱橚好奇地問道。

“不是。”

朱棣解釋道:“百姓都是火盆或者火爐取暖,宮裏地龍的構造不一樣,設計出來就是用木炭的,如果改用煤炭的話,不能直接用,還得把整個管道都改造一遍。”

“那倒是麻煩。”

周王朱橚微微頷首,這時候忽然道:“陛下要營造北京,擴建原燕王府的話,不如直接改成用煤炭的,反正我聽說,北京和河北、遼東、山西,都有煤礦,以後用煤方便,肯定是要用煤的。”

“對,朕也正想說這件事。”

朱棣順著話題說道:“朕想給北京的皇宮起名,卻委實犯了難,不若王弟和國師給朕想想?二位都是博學多才的。”

這話不假,姜星火自不必說,周王朱橚也是老朱一堆兒子裏,難得的幾個好學的之一,而且朱橚能詞賦,曾作《元宮詞》百章,對醫學頗有研究造詣,組織編著了《保生余錄》《袖珍方》《普濟方》《救荒本草》等醫學著作……其他暫且不提,目前正在編著的《救荒本草》是真的有水平,是得到了後來的李時珍認可的那種。

“一時之間倒也想不到太好的名字……”

周王朱橚沉吟了刹那,擡起頭試探著問道:“古之王者,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立宮,按《後漢書》上說‘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為達天人合一,將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人間帝王既然是天子,其居所應象征天帝居所紫微宮,紫微宮即紫微垣,是天上星官三垣(太微、紫微、天市)的中垣,位於北天中央的位置,稱中宮,有‘紫微正中’之說,故而隋唐洛陽城的宮城曰紫微城,其城象紫微宮,因以名之……不如按照隋唐的舊制度,就叫紫微城?”

聽了這話,朱棣倒也沒有掩飾什麽,而是有些不悅地搖了搖頭。

“不好,朕不需要天人合一。”

周王朱橚先是一怔,旋即啞然,他這卻是撞了朱棣的不喜之處了,只是一開始沒有想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