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二章 內幕

“淮商吳家托了曹國公府的李增枝,請我晚上去湯山赴宴?”

姜星火略一思索,便明白了對方的意思。

眼下局勢比較微妙,商人肯定是不好來自己府上登門拜訪的,而約自己去人家的地盤,一是不安全,二是你多大臉啊?

所以找個能讓自己放心的中間人,就很有必要了。

“好,回復他,我會去的。”

王斌剛要領命而去,姜星火忽然又叫住了他,道:“把朱恒也叫上。”

朱恒也不是外人,正是朱高煦的大管家,嗯,在姜星火前世的歷史上,朱高煦於樂安州造反,給王斌封了個都督,給朱恒封了個尚書……這倆人咋說呢?對朱高煦忠心耿耿,可惜能力比較平庸,倒也不至於壞事,充其量就是聽指揮辦事的料,想要自己幹成什麽大事也挺困難的。

而姜星火手裏沒錢,大明銀行用來做專項貸的錢也不是憑空變出來的,正是派人快馬往北京征詢了朱高煦的意見後,從朱高煦府上大管家朱恒那裏借出來的,而朱恒現在也是有官身的,直接被調到了大明銀行,給姜星火打下手。

如果論財富總量,那南京城裏肯定有比朱高煦有錢的。

但你要比浮財,那肯定沒有比朱高煦存錢多的。

其他人的財富大多體現在土地、莊園這些不動產上,朱高煦沒搞那麽多不動產,特點就是金銀財寶堆成山,全是靖難四年,一路打仗搶來的。

所以這時候直接成了大明銀行的編外金庫。

朱高煦本人也不在意這一點,對於他這種人來說,對權力、戰爭的興趣,遠高於財富,因為他的所有財富,都是靠權力和戰爭積累的……主次之分,朱高煦還是分的清楚的。

而既然這件事有助於幫助師父姜星火推行變法,那麽朱高煦自然沒什麽舍不得,姜星火就是直接從他府上拿他都不會說什麽,更何況姜星火還征詢了他的意見。

朱棣聽說了此事,更是老懷大慰,覺得兒子能給國家分擔一二了,羨慕的朱高熾恨不得把自己家裏那點錢也借出來,可惜實力不允許就是了……封建皇權時代,這時候大明皇帝的內帑還是戶部官員在監管和使用呢,皇家的錢跟國家的錢,分的本來就沒那麽細,倒也沒人在這上面說什麽,更何況若是惹怒了朱棣,來一句你出錢,那不就傻眼了?

對於朱高煦來說,這些發生在南京的事情都是小事,他現在的頭等任務,是和鎮遠侯顧成、魏國公徐輝祖,一起整頓北直隸的防務問題。

畢竟大同方向的盛庸、平安手中兵力單薄且戰鬥力弱,一旦蒙古人重復今年的入寇,那麽作為主力的,一定是北直隸的兵馬……這裏面還要防著晉王的作亂,晉王越來越不安分了。

除此之外,北直隸的變法也需要朱高煦一手抓。

北直隸當然是天地寬闊大有可為,這裏行政官員雖然大多都是朱高熾在經營北平時留下的班底,但內部環境卻比南方好很多,利益集團以軍功武將、中小漢人地主、內附蒙古部落為主,整體依舊胡風猶存,在獨特的地域中盛行著叢林法則,地方多被當地豪強勢力實際控制,文官能施加的影響力很小。

思索了一番北方的事情,姜星火收回了思緒。

從長遠來看,當然要在資源稟賦更好的北方大力發展重工業,不能讓南北差距進一步擴大,而且在當前時代,北方確實存在著很多待解決的問題,蒙古、女真、朝鮮……這些隱患和阻礙,最好都在這一代徹底完成。

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還是在南方徹底地推動變法的全方位展開,同時讓工業革命的火種燃燒起來,最起碼要讓輕工業部門踏入工業時代的門檻。

……

南京城四十裏外,湯山別業。

上次李景隆、李增枝請今川了俊泡溫泉,便是在此地,而如今李景隆尚在安南,此地李增枝自然就成了當仁不讓的東道主。

這湯山別墅位於湯山腳下,依山傍水,風光秀麗,又有溪流環繞,刻做流觴曲水,頗具古韻。

只見淼淼池水中,一座八角亭子聳立,亭內一張石桌幾張石椅,旁邊還擺放著幾個精美花瓶,明明是深秋,裏面卻還插滿了各種鮮艷嬌媚的鮮花,整個亭子顯得異常雅致。

亭外池塘裏養著大群錦鯉,時有魚躍出水面,濺起朵朵浪花來。

亭內則坐著三人,分為賓主之分,其中兩位都是中年人,正是吳傳甲和他的族弟吳傳宗,而另一側坐在主位的,則是前軍都督府左都督李增枝。

李增枝雖然熱衷置辦家業,但至少從名義上,他本人是不插手商業的,只是通過間接管理手下專業的管家、掌櫃的模式來操辦。

“李都督,今天真要多謝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