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算賬

戶部衙門。

姜星火正在與夏原吉對坐喝茶,熱氣在兩人中間裊裊升起。

“還差多少錢?”

夏原吉沒撥算盤,也沒翻賬本,吹了吹茶水上的浮沫後,提筆在紙上寫了一串數字。

“175萬兩。”

目前約定的是一年時間內,大明的商稅增長到210萬兩,而正常情況下,一年商稅約35萬兩,也就是有著175萬兩的差額需要姜星火憑空給變出來。

現在沒法去日本挖銀礦,國內的銀礦產量也可以忽略不計更不可能增產,所以只能是姜星火自己想辦法。

正常來講,商稅想要得到大規模的爆發式增長,其實只有一個辦法,也就是通過朝廷給政策,調整和減免相關的過路費、過卡費,減少商卡,同時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多派兵丁維護交通。

如此一來,商人們才有大規模進行商品地域流動的積極性。

否則的話,按照大明現在的商業稅收政策,每過一處就要被卡一次油水,即便兩地之間同一商品差價再高,也沒有商人會選擇去遠途販賣,因為掙的錢都不夠交稅的。

而且如今天下初定,在官府控制力度強的地方,安全性還有保障,但在控制力度不足的地方,被人截了道,殺人越貨扔到山溝溝裏,官府根本就管不了,更別提破案了。

所以,經商其實是一件既可能搭錢,又可能搭命的買賣。

但是現在姜星火面臨的問題就是,朝廷不給政策。

是的,不給政策,還要搞錢。

這就像讓媳婦做飯不給她米一樣。

原因也很簡單,還是在《大明律》上。

變法變法,“法”如果變不了,一切都無從談起。

但雖然一時半會兒,無法推動法律制度的變革,搞錢卻是一刻都不能停止,因為這是【奉天殿廷辯】的核心,一項極為嚴肅的政治承諾,如果完成不了,是要出事的,而且是出大事。

“175萬兩,扣掉專營商品還差約143萬兩,那就是玻璃和化肥工坊的產品,一共賣出去並獲得了32萬兩的利潤。”

“正是如此。”

夏原吉的神情也有些嚴肅,他的雙手交錯著,隨後食指松開,互相碰了碰,還是沒想出什麽好辦法。

化肥因為主要面對的銷售對象是地主和自耕農,所以售價是不能跟玻璃一樣,按奢侈品來賣的,這32萬兩裏,玻璃,尤其是玻璃鏡子的銷售額占了大頭。

明初不是明末,沒有動不動幾百萬、幾千萬兩白銀,全國上下白銀都有限的緊,按照明初白銀的價格堅挺程度,其實短短幾個月內,靠著專營商品能賺出來32萬兩,已經非常非常了不起了,是一筆很大的財富,足夠大明下餃子式地造一年的艦船,或者支付修《永樂大典》兩到三年的費用。

然而這對於承諾的210萬兩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

姜星火抿了口茶水,接著在紙上寫了兩個字,隨後說道。

“最新傳回的消息,李景隆已經在清化港發動了登陸,成功控制了港口和安南國的西都清化城。”

夏原吉一怔,隨後眉眼略微舒展。

“這是個好消息。”

“是啊,好消息。”姜星火笑了笑,“之前占城國國王占巴的賴已經同意了《明占友好通商契約》,咱們從占城國拿到了沱灢港的租借權,而且占城國國內全面開放城池、道路、河流與大明進行通商,還是零稅率……光是這一項,每年大明最少能從占城國賺回上百萬兩白銀的貿易差(貿易差是商人收入,不等於大明朝廷的收入,應按百分比折算關稅),給沱灢港2萬兩/年的租金算什麽?若是把占城國的那些象牙、犀角、沉香木等物都賣到與其貿易隔絕的朝鮮和日本,價值更是要再翻一番。”

姜星火謹慎地估計道:“安南國的體量比占城國還要大,能賺的錢更多,收的關稅也更多,即便今年剛剛展開,這兩個國家與大明貿易到明年年中,最起碼關稅收個二三十萬兩是沒什麽問題的。”

夏原吉提筆記了下來,一邊記一邊說道:“143萬兩,保守點,關稅減去25萬兩吧,還有118萬兩的缺口……明日非武裝自由貿易區呢?”

提起這件事,姜星火還是比較有信心的,再怎麽說,以肥富為代表的日本商人們,對大明的經商環境還是信賴的,拍賣會做的很不錯,圓滿解決了當時禮部左侍郎王景的刁難,而且大明和日本有頭有臉的大商人們,也算是湊在一起見了面吃了飯,達成了基本的共識。

畢竟在大明這種嚴苛的海禁政策下,說實話,有能力做海商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不要命的,一種是背景驚人的。

“今川了俊已經帶著使團和隨行商人們回國了,大明這邊同意了,日本應該不會反對,畢竟對於足利義滿來說,雖然沒能拿到他最想要的勘合貿易,但離岸貿易也是一塊大肥肉,足夠緩解幕府的財政窘迫,能躺著收錢,幹嘛還要看商人們的臉色?誰不喜歡自由貿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