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克

廣西布政使司憑祥縣。

新城侯張輔與驃騎將軍朱榮等,在隆隆的重炮準備中,待著也是待著……啊不,特意鄭重地行祃牙之禮。

所謂祃牙之禮,便是古代出兵祭旗的禮節。

《詩》曰:“祈父,予王之爪牙。”

祈父,司馬,掌武備,象猛獸,以爪牙為衛,故軍前大旗謂之“牙旗”,出師則有將軍“建牙”、“祃牙”之事,開府建牙一詞便是從這裏來的。

當然了,祭旗砍腦袋倒不是主要目的,張輔的主要目的是重申一下軍事紀律。

一座熊熊燃燒火盆前,張輔看著眼前安南國的山川形勝,對著身前將校大聲地宣讀著簡短的軍事紀律條例。

“此番出兵,非陛下利安南土地人民,乃為黎賊害其國主虐其黎庶,奉行天討,以繼絕世、蘇民困,命我等以吊民伐罪。”

“現有告戒:一、非臨陣毋要殺人;二、非稟令毋許取物;三、毋掠敵國百姓子女;四、毋焚廬舍茅屋;五、非搏殺毋踐禾稼。”

“爾等宜奉承聖天子德意以立奇功,不用命者,必以軍法從事,殺無赦!”

不管是說此時的明軍發的起滿餉,所以不用士卒自己動手賺外快,還是說確實有點仁義之師的味道,總之呢,明軍的軍紀要求還是不低的,最起碼在同時期,也只有帖木兒汗國那種把軍法官安插到基層的軍隊能比一比。

隨著幾顆敵人的頭顱被大刀砍下,張輔也將手裏的紙扔進了火盆裏。

火苗舔舐著紙張,眾將校卻不再關注,而是跟著張輔一起舉起望遠鏡,凝神看著眼前被重炮轟擊的坡壘關。

坡壘關-隘留關-雞翎關沿著大明通往安南的官道由北向南一字長蛇排開,頗有點漢中入巴蜀的葭萌關-白水關-劍門關的意思,必須要挨個拔蘿蔔,不然就會被阻攔住。

天上雖然有飛鷹衛的熱氣球在高空偵查,但從天上往地下看,即便有望遠鏡,也肯定有很多看不到的細節,所以還是要抵近觀察,而張輔在看完後,心中已經大致清楚了情況。

坡壘關內的情況,安南軍雖然因為邊界之前處於緊張狀態,不好明目張膽地大興土木的原因,沒有修建像樣的堅固堡壘或者要塞,但是在兩邊都挖了數丈深的壕溝作為屏障,關墻也進行了加固,外面撒滿了鐵蒺藜、拒馬等物,用以阻礙明軍的進攻。

此時明軍的重炮正在進行跨射,因為彈道和關墻位置、以及實心彈威力的原因,大炮更重要的作用是摧毀關後的房屋、物資、有生力量,而非真的能對石制關墻造成多少殺傷,這種命中關墻上敵人的概率實在是太低了。

所以只見坡壘關的關墻大概有八九十名安南兵,他們都穿著牛皮甲,似乎正在貓著腰忙碌著什麽,有些拿著弓箭,有些在搬運巨大的圓木,還有些在搬物資……反正這些安南人,幹得都不是什麽好差事。

有人冷哼一聲:“果真是烏合之眾!”

亦有人附和道:“是呀,這般敵軍,如何配做吾等之敵?”

旁邊的驃騎將軍朱榮聽著他們的議論,嘴角微翹地笑道:“言之有理,這等草芥之輩,豈敢稱為我等之敵?吾等乃是百戰精銳,此關一鼓作氣便可下得。”

他的話引來一陣哄堂大笑,笑完,他們都看向張輔,而張輔此時心中已有計較。

“此關僅有一條小路通往關隘處,且有壕溝阻隔,可謂是易守難攻……先派一撥人馬試探進攻一番,用以探查敵情,再做定奪。”

張輔話音剛落。

“末將願往。”

“讓我打頭陣!”

……

一位位身材高壯、氣質彪悍的將領爭先恐後地請纓去戰,而在張輔的周圍,更多的將校聚集過來,紛紛表示願效犬馬之勞。

“鷹揚將軍呂毅,你且去打這第一陣吧。”張輔環視左右,遂拍板決策道。

張輔作為新晉侯爵,又是張玉之子,在明軍中的地位還是有的,既然開口,倒也無人質疑。

“你率五百步卒嘗試破此關隘,若受挫嚴重便退回來,記住!務必小心謹慎,萬不可輕視對手!”

很快,五百名全副武裝的明軍士兵,分別列於五個方陣,每陣百人,各個地方來的都有,整齊肅穆地站在坡壘關前明軍的出發地。

而這時,征南將軍韓觀也帶著一部分人馬趕到了。

張輔指著坡壘關的關口對韓觀說道:“韓將軍請看,坡壘關的關口狹窄,兩側又均有壕溝作為阻隔,而坡壘關東側雖然是絕壁,但我聽當地的走私商人說,一些身手矯捷的土人,是可以攀巖而上的……韓將軍麾下可有善於攀援的健兒?若是有的話,不妨抽調一些精銳,嘗試攀援上去,若敵人沒有防備,那麽咱們可派人占據東側山丘,繼而堵截敵人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