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廷辯

王景風波過後,孝陵對老朱的冗長祭拜也終於在日頭幾乎要掛到腦袋正中的時候結束了。

然而這還遠不是今日所有流程的結束。

百官們滴水未進,就得餓著咕咕叫的肚子繼續徒步從紫金山返回南京城的皇宮裏。

級別高、年紀長的自有皇帝差遣宦官賞賜些飯菜食盒囫圇墊一口,而級別低的,若是有經驗的,自然會在袖子、懷裏藏點饃饃之類的,若是沒經歷過這般場景,那也只能望梅止渴了。

是真的望梅止渴,紫金山-南京城的這段道路兩側是有大片梅林的,而且眼下五月正是梅子初熟之際,然而眾人此行的目的可不是為了來吃梅子的。

當然,即便如今陳瑛帶著負責風紀的監察禦史來回巡視,依舊是有許多官員忍受不住饑渴的折磨,偷偷去摘幾個梅子塞進嘴裏。

“你看那個人!他手裏拿的是什麽?”

“好像是梅子吧……難怪剛才聞到味兒了。唉,我怎麽沒想到呢。”

“你沒想到的事情可多了去了,都說了帶飯你不帶,還說我蠢,咱倆誰比誰更蠢啊?”

隨著眾位官員們越走越遠,周圍的氣氛也變得愈發古怪起來。

路邊不遠處,竟是有一群日本商人,正在售賣飯團、味噌湯套餐。

而陳瑛那群禦史不知道得了什麽風聲,竟是自己先買了吃了起來,絲毫沒有知法犯法的悔意。

套餐做的跟竹筒飯類似,不過上面是一層飯團,下面是一罐熱湯。

看著都察院的人吃的香,一眾精疲力竭的官員紛紛湊到近處,卻是看到攤位上掛著一杆杏色小旗,一百文一份,明碼標價。

“幾個飯團一罐湯就賣一百文?怎麽不去搶!”

然而他話音剛落,就被旁邊另一名文官止住了話頭:“哎,你不買我還買呢,往後稍稍啊。”

負責糾察風紀的都察院眾禦史都買了,眾人看無事,便也跟著買了。

然而很快,又有人站了出來:“這點東西能填飽人的肚子嗎!”

“我說你們能不能消停會兒啊!”

親自當攤主的肥富無奈了,雖然說日本因為食物的缺乏,現在所做出來的菜式都非常單調,天婦羅之類的著名食物也沒有問世,有人說日本農民一碗飯就著一顆梅子吃了也並不誇張,但像肥富這麽大的商人,要不是大明的那位國師吩咐,他才懶得來這裏賣便當。

肥富擡起頭沖著眾人喊了句漢話:“我們也不容易,你們要是嫌貴,大可不必花費一百文買……本來也沒剩多少份了。”

想買的官員還是占多數的,聽攤主提及沒剩多少份,眾人更加覺得饑腸轆轆起來,連忙催促攤主趕緊將剩下的擺出來,並紛紛掏腰包表示願意支付一百文。

見眾人都同意支付一百文了,肥富這才松了口氣,趕緊命人將剩下的套餐端上桌來挨個售賣。

“這是何意啊?”

朱棣騎在戰馬上啃著一個炊餅,囫圇問姜星火道。

他征戰半生,爬冰臥雪的時候多了去了,靖難的時候一場會戰經常要打一天才收兵回營,戰場上誰容你累了喘口氣再打,餓了吃口飯再打?

所以朱棣倒也不講究這些,白面炊餅都吃的美滋滋的,他旁邊的朱高煦也是如此,只不過拳頭大的炊餅朱高煦是一口一個。

姜星火不急不緩地咽下手中的食物,然後答道:“自然是要讓百官知道知道在大明經商是個什麽環境。”

隨後,朱高燧帶著幾人騎馬來到了肥富的面前。

“官爺。”

肥富點頭哈腰道。

“有占市籍嗎?”朱高燧騎在高頭大馬上,冷冰冰地問道。

所謂占市籍,用姜星火前世的話說,就是工商注冊,在大明所有商人,都必須先到當地的官府進行登記,批準以後才能有這個東西,如果沒有的話,那就屬於違法經營的遊民。

違法經營的遊民,被官府逮到了是什麽後果呢?

按老朱的口頭聖旨,那就是“若有不務耕種,專事末作,不入市籍,不服管教者,是為遊民,逮捕之,發邊遠充軍,亦或打殺了事”。

當然了,老朱也不是傻子,他雖然想把大明建設成一個大農村,但農村也得有商人負責交易,不然耕牛、種子、鐮刀、鋤頭,沒有的地方如何互通有無?而生產出來多余的糧食,又賣給誰去?所以老朱雖然重農抑商,但也僅僅是“抑商”,不是“絕商”,並不想把商人統統都給趕盡殺絕。

老朱重農抑商政策的本質,其實是通過打壓商人群體的地位,以及通過官府的“市籍”等手段,控制商人的人數,並且通過高額的苛捐雜稅來控制中小商人的收入,讓經商成為一件充滿風險而收益極為不穩定的事情,這樣農民和衛所百姓就不會向往成為商人,由此就能讓農民和衛所百姓不離開土地,而如此一來,大明才能擁有穩定的稅基和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