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決戰

“哪有這麽開炮的?”

五軍都督府軍事觀察團的幾名勛貴將領看著頭頂劃過炮彈組成的彈幕,竊竊私語著。

他們對於新式青銅野戰炮的性能並不算了解,昨夜討論對策時也並未參與,因此下意識地認為,跟舊式火炮性能區別不大,開一炮後,裝彈就要好久。

而且按理說,都是先仗著火炮的射程優勢對敵軍進行打擊,而後再讓射程短一些的火銃開火,這前後順序反過來豈不是荒謬至極?

就好比,先讓弓箭手射箭,再讓砲車(投石機)砸石頭一樣。

而成國公朱能不斷觀察著看著炮彈的落點,卻陷入了沉思。

“這位國師,有點意思。”

朱能扭頭看著土台上巋然不動的姜星火,忽然笑道。

“成國公此言何意?”

“你們沒看過內廷兵仗局和工部兵器局報上來的新式火炮各項指標,這些是陛下囑咐的高度機密,所以你們不理解倒也不足為奇……不過,你們不理解倒也罷了,如今看來,連我都不理解這‘火炮跨射’之法,之前卻是想當然了,還以為僅僅是跟砲車的戰術相同。”

朱能幹脆擡手指著前方不斷向前延伸的火炮落點,說道:“你們發現了什麽?”

這些勛貴將領自然也不是吃幹飯,就算是其中某些沒怎麽打過仗的洪武開國勛貴的第二代、第三代將領,耳濡目染之下也有幾分眼力,他們觀察了片刻,倒也瞧出了些端倪。

“咦?炮彈的落點在往前拱,打的越來越遠了,這是什麽打法?”

“而且火炮發射的速度也不對勁,怎麽炮彈就沒停過?”

還有人默默測算了一下火炮的發射頻率,大約是半柱香的時間裏(約2.5分鐘),發射了5-6發炮彈(參考三十年戰爭時期加農炮平均射速),雖然炮彈的直徑不算大,但相比於舊式火炮,射速卻已足夠驚人……南京城裏那些蒙古人留下來的石頭臼炮,同樣的時間能不能打出第二發都是問題。

“怪不得要放近了打,不放近就沒法做到炮火延伸!白蓮教叛軍的前後兩部被密集的炮彈給隔斷了!”

有人驚呼出聲,當戰場硝煙稍稍散開,看到被炮火犁成兩段的白蓮教叛軍,五軍都督府軍事觀察團的勛貴們終於反應了過來。

輕型青銅野戰炮由於口徑小、炮管短,所以理所當然地,射程也沒那麽遠,比傳統的配重式投石機遠,但是射程也沒有多誇張。

因此,被架在了土台後方營壘的火炮陣地,前面還有土台、中營、營墻、凹陷進去的前營等距離阻隔,如果在兩軍交兵之時就開炮,必然無法做到炮火延伸!

唯有等白蓮教驅趕著壯丁沖進來的時候,才是最好的開炮時機。

而這段距離,早已在戰前就已經做好了標定,原理跟砲車的射界標定是一樣的。

大規模砲車攻防的戰術,起源於兩宋之交,宋、金、元等朝皆是行家裏手,但卻並無“砲彈延伸”這一戰術,落到了五軍都督府觀察將領的眼裏,自然就成了國師的首創。

之前大明皇家軍官學校剛剛草創,姜星火任職副校長時間很短,也沒做出什麽成績就開始了江南之行,所以勛貴武臣們,普遍對於國師的軍事能力不太看好。

換位思考一下也不是不能理解,一個從來沒打過仗的人教你怎麽打仗,你服嗎?

而此時,他們紛紛看向了姜星火,眼神中收起了之前對於姜星火不懂軍事的輕視。

不管國師是真的很懂,還是拍腦袋蒙對了,反正這招實戰用出來,效果是真的立竿見影!

成國公朱能則是幹脆對身邊的護衛說道:“帶我去找柳升,去看看炮兵的陣地。”

對於朱能來說,這場戰爭根本就沒有任何懸念可言。

大明的軍隊打一場平叛戰爭,能有什麽難度?無非就是能不能贏得幹脆漂亮罷了。

若是朱能來指揮,其實根本不會有這麽多波折,直接大軍平推過去便是。

而姜星火多此一舉的動作,不過是珍惜這些將來要進廠打工的百姓性命,想盡量保存下來罷了……若非如此,還拆什麽營壘,搞什麽火炮跨射?直接炮兵轟完步兵排隊銃斃,然後騎兵跟著沖一輪就完事。

在朱能看來,這種打法相當於姜星火在負重前行,或者說,要在滿是景德鎮瓷碗的屋子地上抓老鼠,實在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遠不如把所有敵人都一殺了之痛快。

不過既然姜星火要這麽做,朱能沒有永樂帝授予的指揮權,卻也不好接手大軍,也只能聽之任之,看姜星火怎樣才能保證全勝的同時,還解救被當做人質的壯丁。

眼下看來,姜星火做的相當不錯,扭轉了一部分朱能對他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