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二章 六部尚書齊入獄

漫長的國策會議終於結束了。

在這場決定了大明帝國未來走向的會議裏,在道衍的精心準備,以及姜星火的神助攻下,皇帝以極大的更化魄力,說服了六部尚書。

在新劃分的南直隸和北直隸兩處試驗田,由兩名皇子,負責主持變法更化。

同時,朱棣也靠著一以貫之的狠辣,想出辦法解決了讓他寢食難安的最大危險。

——靖難後遺留的大量非燕軍嫡系部隊。

南軍的名將們,即將被他調到北部邊軍中任職,由諸藩護衛整編的北部邊軍,將成為朱棣對付實力最強的秦王、晉王的一把好刀,後續還可以用來砍蒙古的韃靼、瓦剌兩部。

而靈壁之戰後殘余的南軍正規軍和淮甸屯軍,則即將裁汰整編為備倭軍,用作征伐日本的炮灰。

至於朱棣的心頭寶,由燕山三衛和大寧三衛一路擴充壯大來的二十余萬燕軍嫡系,則即將改編為大明京營。

在姜星火前世的歷史上,京營這二十萬能征慣戰的勁旅,就是朱棣、朱高熾、朱瞻基這祖孫三代維系他們這一支皇位不動搖的“根”。

直到堡宗上位,成了無根之人。

至於為什麽沒提顧成忙著準備抹殺的女真人……

好吧,此時建州女真斡朵裏部的首領,也就是“我大清”的老祖宗,猛哥帖木兒(愛新覺羅·孟特穆),還是胡裏改部首領阿哈出的小老弟呢。

在洪武朝,建州女真三部(胡裏改部、托溫部、斡朵裏部)的主要存在意義,就是替大明當狗,惡心朝鮮。

朝鮮把胡裏改部阿哈出替大明招徠建州女真各部及野人女真,比作“扼我咽喉,掣我右臂”,因而想方設法要解除來自胡裏改部的掣肘。

朱棣又不傻,抹殺女真歸抹殺女真,他可不打算替李氏朝鮮的太上王李成桂拔了這個眼中釘、肉中刺。

把女真人一次性抹殺光了,遼東不就被朝鮮占便宜了嗎?

相反,朱棣已經讓鄭和探聽清楚了,在姜星火預測的一個未來裏,取代大明的,乃是愛新覺羅氏,也就是建州女真斡朵裏部。

所以,朱棣稍稍改變了一下策略,打算先讓顧成派兵協助胡裏改部首領阿哈出,同時許以官爵賞賜,先抹殺斡朵裏部。

畢竟用山裏漁獵生活的女真人,來對付另一群女真人,才是效率最高的方式。

至於胡裏改部會不會就此坐大?

不可能的。

等朱棣在未來的兩三年內,逐一解決掉秦王晉王、日本,就輪到剩余的建州女真和朝鮮了。

胡裏改部即便發展壯大,也只有兩三年的時間,能成什麽氣候?

上了朱棣的小本本,那就是族譜消消樂的結局,沒有意外。

說到底,如今的建州女真,哪怕是最強的胡裏改部,也不過是數千男丁的規模,斡朵裏部則只有不到一千男丁(歷史上猛哥帖木兒敗亡時,部族遷徙者僅有三百戶)。

所以,根本就是朱棣動動手就碾死的問題。

之所以朱棣只打算先碾死斡朵裏部,而不是把建州女真三部裏的胡裏改部、托溫部一並碾死,便是不想讓李成桂占便宜的心態在作祟罷了。

等料理了國內的藩王和國外的日本,剩下的女真人一個也跑不了。

……

朱高熾轉身,與幾位內閣成員一道走向皇城內停放馬車的地方。

宮城此時早已落鎖,成年皇子也委實不該繼續住在宮裏,朱高熾便欲回自己的府邸歇息。

而尚書們則是陸續散去了,紛紛趕回衙門繼續加班處理公務。

嗯,也是跟自己的門生故吏們,商討一下在馬上要到來的大變革中,能獲得些什麽利益。

畢竟,無論是重新劃分設立的南北直隸,還是推行更化變法的相關官職,在文官系統內的各個山頭眼中,都是一塊塊飄香冒油的肥肉。

胳膊擰不過大腿,既然手握軍權的皇帝鐵了心要幹,與其反對,還不如想辦法撈點好處。

還是那句話,現在的南京朝廷裏,骨頭都不太硬了。

到了馬車停放處,內閣幾人陸續告辭。

皇帝心腹金幼孜就不說了,今天意外發威的老實人胡儼、墻頭草胡廣、謀身的楊榮,還有立場沒那麽堅定的黃淮,統統都沒留下。

只有解縉和楊士奇留了下來。

而且是不避諱宮城裏必然存在的錦衣衛、金吾衛等間諜機構的監視的情況下,留了下來。

顯然,解縉和楊士奇這對始終暗裏較勁的冤家,此時冰釋前嫌,選了堅持自己的廟堂立場,頭也不回地跟著朱高熾一條路走到黑了。

“走走?”

朱高熾三人沿著宮巷走著,一路無言。

走到了外五龍橋,解縉才開口道:“殿下,臣鬥膽猜測一句,陛下剛才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