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朱棣:爹,你的制度又漏了

“姜先生。”

朱棣沉默了一刹那:“你最好在說黃五郎。”

“我說的就是黃五郎。”

姜星火瞥了眼這位燕校尉,不鹹不淡地答道。

但朱棣此時的心頭,卻是再也平靜不下去,心緒如海中怒濤一般翻滾。

這便是因為,作為大明最大的軍頭,朱棣太清楚大明官軍這個暴力組織的德行了。

如果真的到了大明這個封建國家統治末期,基於姜星火歸納總結出的“血酬定律”,大明邊境負責防禦的官軍幾乎是一定會成為養寇自重的暴力組織。

原因再簡單不過了,就像姜星火的這個“鴨城風雲”小故事裏一樣,鴨城招討使黃五郎要剿滅麻匪,又要死人又不賺錢,而且還要擔心實力受損被其他官軍派系搶了地盤。

如果到了大明末年,朱棣很確信,按照大明的制度,或許很難出現如同五代十國那樣完全割據的邊軍軍閥,但是朱棣同樣也確信,到了那時候,恐怕大部分的大明邊軍的作戰動機,都是為了利益而不是其他諸如國家等因素。

所以,邊軍一定會玩養寇自重的把戲,同時為了安撫朝廷和皇帝,也一定會扶持一個好打不用死人的‘假麻匪’,最好是那種一個邊軍能打一百個的那種……戰功看著又好看,還能讓朝廷持續不斷地從老百姓手裏收‘麻餉’供給給邊軍。

一念至此,朱棣不由地感到一絲頭痛。

這可怎麽辦?

給邊軍更大的自主權肯定是不行的,那樣會養出來安祿山。

如果學宋太祖那樣養幾百萬的冗兵,大明恐怕也吃不太消。

朱棣自己實在是想不出辦法了,於是只好把目光投向了姜星火。

“後來呢?”

“後來鴨城招討使黃五郎向麻匪首領王麻子發出了邀請,想跟王麻子一起合作,讓麻匪隔三差五來鴨城周邊晃悠,自己再象征性地追剿卻永遠剿之不盡,如此一來,就可以合作掙鴨城百姓的錢了。”

“但王麻子不願意啊!”

姜星火說道:“王麻子不僅不願意跟黃五郎合作,而且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號,自號鴨城及時雨,開始籠絡周圍百姓的民心,仗義疏財行俠為善倒也罷了,偏偏還不肯百姓跪謝,非說要給百姓一個公平。”

朱高煦豎起了大拇指:“倒是一條好漢!”

“黃五郎賊心不死,只覺得是自己給的籌碼不夠,所以雙方倒是約了一場鴻門宴……黃五郎手下官軍假扮麻匪,擄了兩個鴨城大戶人家的公子,黃五郎對王麻子說,只要王麻子殺幾個麻匪當投名狀,不僅可以把大戶人家的公子交給他索要贖金,還可以宣布王麻子已經死了,以後讓他帶著弟兄名正言順地當官軍。”

“王麻子同意了嗎?”朱高煦好奇問道。

“自是不同意,隨後被黃五郎暗殺了一次,也沒同意,反而試圖暗殺黃五郎,當然,也只殺了黃五郎的替身而已。”

“再後來呢?”

姜星火道:“如此一來,雙方勢同水火,卻是徹底撕破臉皮,王麻子命手下麻匪在鴨城四周散布傳言,細數黃五郎的罪行,黃五郎任鴨城招討使多年,不思保境安民反而巧取豪奪,自然不得民心,一時間鴨城可謂是民心似水、處處鼎沸。”

“王麻子認為時機已至,便帶人鼓動鵝城百姓隨自己宰了黃五郎,但是百姓攝於黃五郎多年威名,卻委實不敢追隨一幫麻匪起來鬧事……正巧這時,鴨城招討副使卻遞出消息,願意與王麻子裏應外合。”

“雙方磋商良久,確認了不是圈套後,王麻子率領麻匪攻入鴨城,鴨城招討副使果然擒下黃五郎,雙方押著黃五郎遊街,並且在鴨城菜市口高台上,鴨城招討副使宣布了黃五郎的罪名,王麻子親手拔刀斬了黃五郎,還了鴨城百姓一個公道。”

“沒了?”

朱高煦呆了呆,這個有些夢幻的、完美的結局,讓他一時之間有點不適應。

姜星火點點頭。

他當然可以說出:你認為沒了,那就沒了,你認為有,還可以接著講出來黃五郎金蟬脫殼,去劍南道搬了救兵回來對麻匪反攻倒算……亦或者是鴨城招討副使又成了新的黃五郎……再或者是王麻子被手下出賣,如此雲雲。

但是姜星火不想講。

因為這是就是他賦予這個故事的結局。

“鴨城風雲,便是這麽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要講的什麽,我相信你們也清楚了……血酬定律,便是暴力組織顛撲不破的永恒規則。”

“事實上,我想問的問題是。”姜星火緩緩道,“不在於這個故事的解決如何,而是說,無論是匪幫還是官軍,明明可以對老百姓的敲骨吸髓,為什麽還要像王麻子需要殺幾個壞規矩的麻匪,鴨城招討副使宣讀黃五郎罪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