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詔獄掃盲班

“視榮譽高於生命。”

朱棣的目光停留在兩個桌子上的紙張,看了許久後緩慢說道:“這句話真好,朕記得很清楚……朕小的時候,太祖高皇帝命徐達大將軍率軍二十五萬北伐中原,北伐的檄文裏,給朕印象最深的,卻不是你們都知道的那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始終保持深沉的道衍,此時反倒對這件看似無關緊要的事情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那是哪一句?”

朱棣答道:“眾少力微,阻兵據險,賄誘名爵,志在養力,以俟釁隙,此關陜之人也。”

這裏要說的是,朱元璋沒有開地圖炮的意思,所謂的“關陜之人”,不針對老百姓,而是彼時割據關陜或是即將逃竄入陜的王保保、李思齊、張良弼。

朱棣之所以說這句話,便是有感而發了。

“為什麽元末戰亂的時候,陜西的割據武裝會出現‘賄誘名爵,志在養力’?其實歸根到底,不就是姜先生的這句話反過來嘛,元朝地方上到將領下到兵卒,根本就不把名譽當一回事。”

朱棣繼續借題發揮。

“開國、靖難,武勛的地位是高了,可地下的大頭兵,是不是還是你們嘴裏的‘臭丘八’?在百姓心裏,國公爺能跟尚書放到一塊了,什麽時候伍長什長能跟童生秀才放一塊呢?”

“……朕當然知道,這怕是永遠都不可能了,但為國效力的將士,得到點應有的尊重,也是應該的。”

“所以說,朕覺得姜星火的提議很不錯。”

“正好靖難結束,朕總覺得除了封賞功臣,給了功臣們奉天靖難某某武臣的稱號,對底下的將校兵卒反而少了點封賞,就用這套勛章體系吧。”

道衍在旁邊提議道:“八百勇士奪北平的單獨用一個勛章,這是大功,根據功勛,可以授銀章起步;真定之戰打敗耿秉文的時候也單獨用一個,那時候有功的將士,可以授銅章起步;北平守城戰和鄭村壩之戰,打的都艱苦,也可以授銅章起步;白溝河之戰打敗曹……李景隆的時候,就鐵章起步吧。”

遠在日本的五星天皇麥克景隆,此時打了個噴嚏。

隨後,便是根據戰役的艱苦程度,定下了東昌、夾河、藳城三場血戰都是銀章起步,靈璧決戰則是銅章起步。

不同戰役的勛章可以同時獲取,而勛章能獲得什麽樣的優待,朱棣表示他還要再思考一下。

身為文官,蹇義和茹瑺當然是不願意見到皇帝擡高武夫,尤其是尋常武夫的地位。

但是皇帝一邊念叨著靖難戰事的慘烈,一邊說著將士艱苦,他們還能說啥?

“夾河、藳城,血肉磨坊似地呦,多少好兒郎戰死沙場……那時候戰況極為慘烈,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將士陣亡、受傷。朕當然知道戰爭的殘酷,所以,朕從沒想過退縮,只希望能夠盡快靖平國難。可如今想來,朕對不起那些死難的將士啊!”

“陛下!”

坐在一旁的蹇義和茹瑺立刻跪了下來。

兩位人精當然知道,再說下去,可就真戳到這位君王心裏隱藏的痛處了。

“臣等已經知曉陛下的心意。”

發勛章這是肯定是歸兵部尚書茹瑺管的,眼見皇帝的心意不可違逆,所以,忠誠伯體現了他的封號。

“陛下聖明。”茹瑺接口道:“臣相信即便沒有這些東西,將士們也會理解陛下。但戰事畢竟是殘酷的,將士們在戰場浴血奮戰,也是為了靖平國難,若是沒有足夠的獎勵,恐怕將士們會失落啊!”

蹇義難以置信地望向茹瑺。

雖說這不是什麽涉及到根本利益的事情,但你也不能從心的這麽快吧?

茹瑺梗著脖子目不斜視。

突出一個“忠誠”!

“這是自然。”

朱棣輕嘆一聲道:“朕當然知道,這樣做其實算是惠而不費的舉動,可這樣做了,總比不做要強得多。更何況,朕又怎麽舍得,這些忠誠於我們大明的將士寒心呐……”

道衍聞言也點了點頭,道衍的年紀比起朱棣大了一輪還多,不管是從體力上講還是作為謀士的身份上講,他都不具備親自上陣殺敵的條件。但靖難之役的艱苦和慘烈,身為彼時燕王謀主的道衍,感受的恐怕比那些親臨戰陣的將士還要深刻。

“陛下心意已定,臣堅決支持。”蹇義也低著頭說道。

朱棣頷首道:“有兩位愛卿的支持,朕也就沒什麽好擔憂的了。”

瞧瞧,不表態的時候叫尚書,表態了就秒變愛卿了。

“不過茹愛卿,有個事情姜星火剛才也說了,靖平國難固然值得慶賀,但也有一個問題需要處理啊。”

朱棣看著茹瑺說道:“朕登基方初,雖然對內算是勤加節省,可戶部還是屢次反應,大明全國的兵馬實在是超出了尋常年歲的需求和承擔能力,是時候讓一部分在靖難時候快速擴編的兵馬退伍了,可軍隊編制的變化,涉及到的利益實在太多,而且牽連太廣,這個過程不容易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