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密室暴露

詔獄東北角的院落內。

“時間過得真快啊,沒想到一轉眼,當初姜先生第一節課提的‘年終賞賜包’就要發下來了。”

“回想起陛下跟紀指揮使提這句話的時候,咱倆還心驚膽戰地為小命擔憂呢。”柴車笑道。

郭琎漫不經心地問道:“誰說不是呢,你說咱倆今年能發多少?”

柴車推測著猜道:“怎麽也有個幾十貫吧?”

郭琎和柴車正坐在榻上,兩人一邊扒拉著炒西瓜籽,一邊閑聊著。

郭琎有些艷羨地感嘆道:“那些宗室的藩王、郡王,恐怕今年發的更多,咱們根本想象不到的多。”

“管他作甚。”柴車只道:“聽說戶部批了錢,造艦計劃比預想的要快得多,明年就要開始第一次下西洋了……陛下一力推動,很多宗室子弟都參與進去了。”

“都是為了混資歷撈功勞嗎?”郭琎好奇問道。

“那倒也不全是,總有真想立功的……再者說,在船上任你什麽爵位,該受的罪一樣不少受,又能好到哪去?而且最重要的是,每個藩國出的人數,是算在貢獻率裏面的。”柴車說道。

“現在各個藩國又沒有什麽旁支子弟,倒是苦了這些膏粱子了。”

見郭琎話裏話外頗有些羨慕出身的意思,柴車只是笑了笑不說話。

郭琎倒也機敏,曉得自家有些小家子氣,讓同伴看了笑話,轉而說道:“其實咱倆也不用羨慕別人。”

“咱倆的路,本來就是通了天了。”柴車幹脆點頭。

郭琎又開了個頭:“姜先生也就還有兩個多月就要出獄了,到時候你猜猜陛下會如何大用?”

這個問題,兩人其實比姜星火本人都要關心。

姜星火本人現在都沒想好出獄以後要去做什麽,但卻在他不知道的情況下,很多人已經在給他謀劃了。

“簡在帝心,如何得用也不是你我說了算的。”

柴車本想避而不談,但最後還是忍不住說道:“其實依照我的看法,別的不知道,姜先生倒是真適合去國子監當個博士。”

“姜先生教的這些東西,不適合去國子監吧?而且,陛下怎麽舍得放姜先生去當一個普通的博士呢?”郭琎有些費解。

國子監,乃是朱元璋定都南京的時候,於雞鳴山下建立的。

到了洪武二十六年的時候,人數就已經達到了八千余人,其中還包括來自朝鮮、琉球、暹羅、占城等國“向慕文教”的留學生。

建文年間,人數已達上萬人。

可以說,南京的國子監,就是此時世界排名第一的高等學府。

同時,國子監也是此時全世界最大規模的印刷廠,專門設有印刷所,刻印經史子集等等書本,供朝廷索取、賜予以及本監出售之用……建立國子監的朱元璋肯定不養閑人,要賺錢的嘛。

國子監所印書籍被稱為“監本”,一般刻印精美,居全國之冠。

同時,國子監也會讓博士、助教們,編撰科舉考試每年更新的相關輔導書籍。

而且換個角度理解,那就是掌握了編撰印刷每年《五年高考,三年模擬》的獨家壟斷權。

再加上前來國子監學習的上萬學生們,相關的衣食住行總得有著落吧?又是一筆穩定財源,因此,國子監的財力相當充裕。

有時人稱贊:規模宏大、延袤十裏、燈火相輝、盛況空前。

柴車解釋道:“博士跟博士也不是一回事。”

郭琎反問:“怎麽不是一回事,不都是從八品嗎?”

這裏便是說,國子監是從四品衙門。

行政部門上,設從四品祭酒(校長)一人,正六品司業(常務副校長)一人,繩愆廳正八品監丞(教務處主任)一人,國子監從八品典簿廳典簿(印刷所所長)一人,國子監典籍廳從九品典籍(圖書館館長)一人,國子監掌饌廳未入流掌饌(食堂主任)一人。

執教部門上,設國子監博士廳從八品博士(院長)五人,國子監率性、修道、誠心、正義、崇志、廣業六堂從八品助教(教授/副教授)十五人,正九品學正(講師)十人,從九品學錄(助教)七人。

“國子監為什麽叫國子監?”

郭琎理所當然道:“自然是因為最重要的國子學啊。”

“當朝最初設立國子監的時候,可不是這樣。”柴車說道,“事實上,最初唐朝的國子監是下轄六學的,也就是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

郭琎如有所悟。

“你的意思是?”

柴車道:“姜先生講了那麽多新學問,化腐朽為神奇之學,經世濟民之學,地理之學……哪個拿出來不能單獨立一門呢?”

“到時你我去跟著當個學正、學錄,都是極好的前途。一年前的學生,搖身一變成先生了。地位、俸祿都天差地別,也不枉我們受姜先生指點這番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