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嶽飛

今年九到十一月,派以李景隆為主使的使團去日本,探查清楚後準備抹殺女真所需的情報、輜重、兵馬。

明年一月,姜星火出獄。

明年二月顧成帶兵抹殺女真,隨後四到五月時陳兵長白山,迫使朝鮮交還濟州島,六到七月再從寧波海路出發,運兵到濟州島,以雷霆萬鈞之勢攻占對馬島這個海盜窩。

如此一來,便能像張開了一對巨螯般鉗制住日本的西北角。

而在明年的八月到十一月的暴風期,大明則不會犯跟蒙古人一樣的錯誤,老老實實在濟州島、對馬島上整訓部隊,準備跨海登陸。

等到整訓完畢,後年春暖花開,大明水師將以絕對優勢拿下其余三島,完成顧成“列島鎖國”的戰略構想,再以勘合貿易為利誘,迫使日本幕府將軍割讓或借出日本的‘中國’地區。

如果幕府將軍不答應,那朱棣也不會心慈手軟。

畢竟,顧成的顧慮,也是只一種可能而已,只要能按姜星火所說,避開日本周圍海域的暴風期,朱棣相信自己手下的百戰精銳絕對能夠橫掃日本!

到時候說不得,只能委屈日本的征夷大將軍來南京表演一下獻俘遊行了。

而只需拿到了日本的金山銀山,朱棣便打算讓姜星火主導大明的‘白銀寶鈔’計劃了。

至於一心躺平等死的姜星火本人的意願。

嗯……

那也只能到時候再說了。

而另一邊,話題仍在繼續。

“正如你所說,我之英雄,彼之仇寇,嶽王爺之所以在遼東也能立廟,最大的原因恐怕不是他把幾百年前的女真人打服了,這站不住腳,而是大明的太祖高皇帝追封嶽王爺為武聖,所以才有這種現象。”

姜星火設想道:“那我們假設、僅僅是假設,如果在未來又出現了類似於蒙古人的異族,統治了華夏,你們覺得對於這個異族來說,嶽王爺是民族英雄嗎?”

這個問題一出,壓根不需要姜星火說話了,這倆人自行討論了起來。

朱高煦耿直道:“嶽王爺是我們漢人的,未來有異族統治華夏那是異族,既然不是一個民族的,對於它們來說,嶽王爺肯定不算是它們的民族英雄。”

李景隆問道:“那它們統治了華夏,到了那時候,嶽王爺又會被如何對待呢?”

“想一想。”

李景隆大約是最近大喜大悲多了精神失常,有些失了智,竟然敢語含譏誚。

“到了那時候,會不會嶽飛被汙蔑作為反對什麽華夷融合的罪人?會不會秦檜被捧為苦心孤詣不被世人理解的救時宰相?會不會還給秦檜編一出戲,把《滿江紅》署上秦檜的名字,讓秦相公當眾朗誦一番?”

“誰敢如此?!”朱高煦怒道,“嶽王爺乃是俺一生所敬,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大豪傑,如何能被這般汙蔑戲弄?俺定擰了它的頭!”

李景隆復又笑道:“那時候你早死了,還能從棺材裏爬出來不成?”

朱高煦氣急敗壞,一拳把新歪脖子樹打的樹葉亂掉。

紛紛揚揚,似柳絮飛灑、又似飄雪旋落。

姜星火默默地拍了拍腦袋上的黃葉。

這個猜測他沒法否定,雖然姜星火穿越的時間點沒看到相關為秦檜隱晦翻案的影視作品,但其實他知道,李景隆所說的事情,在未來是一定會出現的。

當錯誤的文化傳播到了極致,就已經形成是一種畸形的,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病態的扭曲觀念。

如同後世的強盜國家,總會用這樣或那樣的話,來標榜自己。

同時也會用各種方式來抹黑、扭曲華夏的英雄人物。

在文化圈內,這樣的思維已經開始蔓延,並且深入某些人的骨髓。

只要一個人帶頭出聲,就會有無數收了錢的軟骨頭隨聲附和,試圖顛倒黑白、指鹿為馬。

而這種差異造成的矛盾與爭議,這是很難徹底解決的問題,無論是在哪個時代都是如此。

金朝、元朝,不也有很多文人抹黑嶽飛的功績和歷史意義嗎?

所以姜星火也沒辦法否定李景隆的這些猜測,畢竟這些事情,都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早就有跡可循的。

與此同時,隔壁的顧成,也忽然對朱棣說道。

“陛下,您在南京城郊外驛站迎老臣的時候,那時候,老臣在驛站的二樓有感而發,念了一首詞,您還記得嗎?”

朱棣只是說道:“只聽了後半闕,‘龍虎散,風雲滅;千古恨,憑誰說’朕覺得寫得倒是不錯。”

顧成沉聲道。

“陛下,這首詞,詞牌名為”

“——《滿江紅》!”

朱棣刹那驚訝,竟有此呼應,世間巧合莫過於此。

“這首詞,乃是元軍攻入臨安後,擄掠三千宮人北返時,昭儀王清惠途徑北宋時的都城汴梁夷山驛站時,想起靖康之恥,想起嶽王爺那首氣壯山河的《滿江紅》,勾起深切的亡國之痛,遂在驛站墻壁上,以血為墨,復又題了一闕《滿江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