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比熱容讓蒙古人征服世界

“氣溫和降水,竟然影響了歷史的進程。”

隔壁密室中,張宇初從那種若有所思的狀態中醒過神來。

華夏歷代典籍浩如煙海,關於歷史演進規律的推演,龍虎山一脈保存了不少奇奇怪怪的書籍。

《推背圖》之類的,張宇初更是都翻爛了。

可張宇初忽然發現,這些基於神秘學所衍生對於歷史的解釋,以及對未來的預測,好像……並沒有姜星火的這套說法靠譜?

“張天師,姜先生關於氣溫和降水影響歷史的說法,你怎麽看?”

朱高熾轉頭看向了張宇初這位“道門碩儒”,征詢著他的看法。

從朱高熾的角度出發,剛才張宇初張天師完全沉浸在講課的內容中不可自拔呢。

此時,即便是張宇初不想承認,但他也只能說道。

“姜星火所說,確實有幾分道理。”

當然了,關於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仙人這件事,昨夜張天師輾轉反側,還是堅定地認為,沒有。

袁珙和道衍,肯定還是道行不夠,沒算明白。

我們龍虎山修了一千多年的仙,這世界上有沒有仙,我還不知道嗎?

所以,張宇初在心裏還是不承認姜星火是什麽謫仙人,只是認為,他的學識確實比旁人淵博一點點,他的見識確實比旁人犀利一點點。

只有一點點。

當然了,張天師向來以學識著稱,所以他是不會讓自己落於明顯下風的。

“其實說起大象跟冷熱的關系,倒還是真有幾分說法的。”張宇初開口道。

“喔?”朱高熾看著他說,“張天師不妨說說。”

“根據龍虎山的典籍,嗯,最早要追溯到五鬥米教時期,那時候的師君曾經獲得過一卷上古殘卷。”

張宇初開始講誰也不知道真假的上古秘辛了,這開場白就跟西方故事裏的“long long ago”差不多。

“古時候大禹治水,曾經劃分九州,把天下分為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豫州。豫州是中心,其他州環繞豫州。”

“而‘豫’這個字,就是一個人拿著長矛,牽著大象。”

“也就是說,在夏朝的時候,大象是生活在中原的,那時候的氣溫應該是極為溫暖的。”

“甚至於商朝末年的時候,還有記載:商人服象,為虐於東夷,周公遂以師逐之,至於江南。”

“以及,周公相武王,誅紂伐奄,三年討其君,驅飛廉於海隅而戮之,滅國者五十,驅虎豹犀象而遠之,天下大悅。”

“古人以為大象是被周公趕盡殺絕了,但這其中應該也有中原不再適宜大象生存的緣故,後來周朝人,就再也沒見過大象了。”

“而這些人既然沒見過大象,又聽老一輩說過,卻不知道是什麽樣子,就有了‘想象’這個詞。”

夏原吉莞爾一笑:“張天師說的有趣,‘想象’竟是這麽來的嗎?我倒是孤陋寡聞了。”

朱高熾也跟著哈哈大笑起來,剛才擔憂的心情,得到了少許好轉。

而一墻之隔的對面,講課並未停下來。

“對於唐朝來說,雖然氣溫下降導致了糧食產量減少,但由於藩鎮割據的原因,中後期唐朝中央的糧食壓力……其實沒那麽大。”

姜星火的嘴角流露出了一絲笑意。

“很多人壓根就不需要皇帝管,自己養活自己,養不活也跟皇帝沒關系,地方有叛亂也是地方自己解決,皇帝寫一道詔書承認一下節度使或者留後就好了。”

笑完了中後期奉行無政府主義的大唐,姜星火繼續說起了剛才的吐蕃。

“但是對於吐蕃就不一樣了,吐蕃的人口在兼並象雄後,是一百萬左右,即便是最巔峰的時期,占據了隴西和恒河以北的天竺,把所有統治下的其他民族人口都算在一起,也就是三百萬。”

“即便是吐蕃通常將所有成年健壯男性都征召為士兵,為了供養其中比例高達十分之一的軍隊,吐蕃也已經開墾了高原上的所有可耕種的田地,才能勉強維持。”

“氣溫下降後,四分五裂的唐朝還能維持住,而吐蕃的糧食產量完全無法自給自足,靠劫掠也根本滿足不了,整個吐蕃王朝直接崩潰了,從王朝退化成了一個奴隸制大部落。水草豐美、土壤濕潤的高原也成為了人口極其稀少的半無人區,直到洪武朝,依舊沒有任何恢復元氣的跡象。”

聽完了這段故事,不僅是朱高煦,李景隆也同時陷入了沉思。

氣溫和降水,兩個在日常生活中壓根都不會注意到的因素。

竟然能決定一個王朝的命運!

李景隆想要反駁,但他的反復思量,卻最終發現,無從反駁!

這就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否則,如何解釋吐蕃的“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