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變鈔就能接著玩?真香啊!

密室內。

無論是朱棣還是夏原吉,對於現在的結果,倒是沒有什麽異議。

因為這都是《元史》裏一查就能查到的史實事件,姜星火犯不著造假。

而“我大元”這幾年就是這麽倒黴,滅了南宋後,就一改往日天下無敵的姿態,打那些彈丸小國都不順利,譬如什麽三打占城,二打日本,全都輸了。

而且蒙古人各汗國的內訌也嚴重,水旱蝗震輪流光顧。

事實上,姜星火已經少說了很多對於統治者而言,亂七八糟的糟心事了。

而他倆覺得,墻內的李景隆和朱高煦的選擇也沒什麽太大的問題。

換了他們來選,結果也都大差不差。

所以局勢到了現在這個樣子,也不算是抉擇失誤,單純就是壞事發生的太多了。

夏原吉說道:“陛下,姜星火說的這些什麽‘白銀寶鈔’,臣不明白他在說什麽,至於他說他有辦法來解決寶鈔的貶值,臣也並不覺得他能做到。”

夏原吉也感慨說:“但不管怎麽講,此人都是個有悲憫心的人啊。”

見夏原吉依舊不相信姜星火會有辦法抵禦寶鈔貶值,朱棣也沒說什麽。

至於後面的按句話,朱棣卻沒有附和他的觀點,反而說道。

“悲憫心不是什麽好事,尤其是在這種無力改變的事情上……朕幼年時,太祖高皇帝忙著打仗平定天下,那時候朕就見多了這種事。後來半生戎馬,也是習慣了殺戮和死亡,心腸就漸漸硬如鐵石了起來。”

“不過那也是以前的事情了,自從朕遇到了姜星火,有的時候,有那麽幾個瞬間,朕還覺得心腸沒那麽硬了呢。”

聞言,夏原吉暗暗驚訝。

朱棣這種能提著大刀對自己親侄子上門物理探親的狠人,你要說他有什麽敬畏心,估計也就是對他爹朱元璋還有點。

其他的,半點都欠奉。

沒有敬畏心,自然卻缺乏悲憫心。

朱棣可是馬上皇帝,甚至龍椅都是靠自己武力奪來的。

就如同五代十國流行的那句話,兵強馬壯者王之……可驕兵悍將必然帶來的後果,就是民生凋敝。

哪朝哪代打仗,除了嶽家軍等極少數軍隊,殺紅了眼的丘八都是難以約束的,最後遭殃的還是百姓。

所以說,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想還是不想,朱棣所進行的軍事行動,都在客觀上給很多百姓造成了傷害。

但話又說回來,像是朱棣這種鐵血帝王,現在居然說出了這樣一番話,頗有幾分真情流露的意思,也實在令人難以置信了。

當然,雖然有些驚訝,但夏原吉並沒有表露出來,只是笑著恭維道:“陛下仁慈,實乃大明百姓之福也!”

“這場遊戲還沒結束,繼續聽下去吧。”朱棣淡淡道。

……

遊戲繼續進行。

度過了艱難的至元二十三年,年度結算的數值為財政25,國運35。

姜星火接著說道:“至元二十四年,鎮南王脫歡攻入安南都城。財政-10,國運+10。”

“同年設置福建木棉提舉司,財政+5。”

“同年發生一次叛亂,是否鎮壓?”

這次,李景隆和朱高煦的抉擇就顯得謹慎多了。

李景隆說道:“容我倆商量一下。”

姜星火點頭同意,不多時,兩人湊在一起簡單交流了一番就算是商量完了。

現在財政20,國運45。

財政數值眼瞅著岌岌可危,國運還勉強算是在中線水平,就連朱高煦這種鐵頭娃中的鐵頭娃,都不敢選擇鎮壓了,於是兩人最終決定放棄鎮壓叛亂以保持財政不徹底崩潰。

不然的話,再來兩次就得被迫【變鈔】了。

“放棄鎮壓,財政20,國運40。”

聽到這個結果,李景隆和朱高煦對視一眼,就好似如釋重負一般,長籲了一口氣。

史實擴張和例行叛亂都發生了,如同一只好鬥公雞一樣的大元王朝,在至元二十四年總該消停一下,喘口氣歇一歇,回回血了吧?

畢竟,光是根據姜星火的話語,元朝周圍的這一圈國家,該打的也都打了。

打不下來的日本、占城,頭再鐵也不會去碰了。

而擴張是最為燒錢的,還不一定成功,輸了又得掉國運。

因此,如果元朝接下來不進行對外擴張征服,那麽財政情況一定會慢慢好轉起來的。

這個道理,不僅是適用於這個遊戲,同樣也適用於歷朝歷代的現實。

古代打仗,千裏運糧,輜重損耗和民夫征調,對於國家財政而言,都是巨大的負擔。

密室內。

“周圍耳熟能詳的國家都打一遍了,元朝應該消停了吧?”朱棣問道。

夏原吉略微回憶後還算確定地說道:“應該是這樣的,從忽必烈晚年後,元朝就很少對外擴張了,版圖基本固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