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徭役之苦,十倍於賦稅!

姜星火略微沉吟,旋即在樹下緩緩說道。

“徭役、糧食、耕牛與種子這三點,我們先講針對第一點的田地與稅收制度方面的解決對策。”

聽到這句話,不僅是身旁的李景隆和朱高煦豎起了耳朵,就連密室內的朱棣和朱高熾,也精神振作,認真地聽了起來。

這些大明帝國的高層,自然知曉民心與徭役之間的厲害關系,在場的沒有任何一個人,希望大明帝國因為徭役過重而導致動亂!

當年秦始皇修建長城以防外族入侵,最大的依仗其實便是大秦通過統一戰爭獲得的廉價人力,可以通過嚴刑峻法和強悍的秦軍來壓制六國役夫,無節制的揮霍民力。

但大秦統一六國後還沒有完全實現‘徹底修完所有長城’這個目標,便在戍卒叫函谷舉中,變成了一片焦土。

國家制度反倒被大漢所繼承,而作為開創者的大秦最終落得亡國的結局。

而在大漢之後,華夏歷史上再次統一的強大的帝國——隋王朝,同樣也是因為濫用民力,開鑿大運河、三征高句麗,把渴望安定的民心徹底煮沸,葬送了自己。

如今大明雖然國力蒸蒸日上,但若想要做到像大秦那般無敵、大隋那般國富,卻還差得太遠……

所以眾人都很期待,姜星火能給出什麽好的辦法來解決徭役問題?

“對於一個自耕農來講,沒有報酬自帶夥食去服徭役耽誤農事固然是一方面,但服徭役期間受人奴役被人敲詐勒索,甚至會因官吏認定服徭役不合格而賠錢賠到傾家蕩產……乃至因無法顧家而導致家中妻女被人欺辱,這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眾人聞言有些默然,這雖然聽起來不好聽,但確實是底層自耕農面臨的事實。

徭役,十倍苦於賦稅!

可是姜星火直白地戳穿這個事實後,卻並沒有開口講出他的解決對策,反而問道。

“那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麽要有徭役這種東西?”

樹下的朱高煦聞言,頓時有些茫然。

為什麽要有徭役?

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徭役已經存在了上千年之久,久到祖祖輩輩都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就如同太陽東升西落不會被人問為什麽一樣……給官府服徭役,難道不是理所當然嗎?哪裏又有什麽為什麽呢?

“自然是官府人手不足,需要各種役夫來完成所需要完成的事情。”旁邊的李景隆理直氣壯地答道。

姜星火蹙緊了眉,繼續問道。

“那為什麽官府人手不足呢,是因為沒有人可以雇傭嗎?”

聽著這話,李景隆有些張口結舌。

當然不是無人可雇!

相反,是因為官府不想也出不起雇人的錢。

可這個話,總不好直接說出口的,反正李景隆是說不出口。

但朱高煦就沒有這麽多顧忌,他徑直說道。

“就是朝廷不想花錢唄。”

今天的姜星火點了點頭,但似乎並不想直接給出他們答案,而是刨根問底地問道。

“到底是朝廷不想花錢,還是地方官府不想花錢?”

李景隆遊移不定之時,依然是朱高煦幹脆答道。

“定然是地方官府不想花錢。”

“既然如此,我們是否可以給‘徭役’下一個定義?”

姜星火看著依舊低頭不語的李景隆,緩緩說道。

“徭役是為了不花錢找人幹活。”

“所以徭役的本質,其實一筆經國濟民賬。”

姜星火做了總結後,不再給他們插話的機會,而是極為篤定地繼續講著。

他站起身來,語氣猶如金石,擲地有聲!

“暴秦征徭役,陳勝吳廣憤聲言:藉弟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何不舉大事,誅暴秦?!”

“暴隋征徭役,知世郎作《無向遼東浪死歌》: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寧為山中匪,不為遼東郎!”

“徭役之苦,十倍於賦稅!!”

“你們不信,不妨去天下鄉鎮市渡挨個問問,哪家哪戶的當家男丁,但凡有不去的可能,反而自己願意拋下妻兒去服徭役的?”

李景隆長久沉默,此時突然擡頭疾聲問道。

“如此,何解?”

李景隆面對姜星火戳破基層治理那一層窗戶紙的問題不願意回答,是因為他知道朱棣就在一墻之隔聽著,他不想傷朱棣的臉面。

而眼下,李景隆不知是否想起了靖難之役時南軍拉壯丁作輔兵民夫時,山東淮北十室九空的慘狀,竟是絲毫不顧自己剛剛顧慮的那些小心思了。

李景隆言語之中,頗有幾分憤恨的味道,至於是否是恨朱棣,就不得而知了。

以至於,李景隆竟是振衫奮起,本來三人樹下圍坐的姿態,此時兩人已經起身而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