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 無約一身輕(第5/7頁)

隨著消息不斷傳來,他們終於發現,所謂的“大捷”,只是一場防守勝利,局部沖突,遼國只是調動幽州的守軍,主力都還未上。

但是在輿論方面,仿佛宋朝都已經取得一場決定性勝利。

有不少好心的大臣,趕緊上書皇帝,你可別被別騙了,這只是一場小勝,不是大捷。

殊不知皇帝比他們都清楚。

然而,就在這時候,突然有不少百姓聯名去最高皇庭上訴,起訴遼國不遵守澶淵之盟,擅自出兵,攻打瓦橋關,殺害我朝無辜百姓,要求廢除澶淵之盟。

大臣們又傻眼了。

你們這些家夥是起訴上癮了吧,這也能起訴嗎?

氣氛頓時又緊張起來。

如果廢除澶淵之盟,真是沒有任何回旋余地。

但他們又無法阻止大庭長。

急了!

都急了!

人人都如熱鍋上的螞蟻,這可怎麽辦呀!

好在這回張斐沒有說要開庭審理,而是直接將此事上報給皇帝。

垂拱殿。

“大庭長。”

“臣在。”

張斐立刻站出來。

趙頊問道:“關於民間針對遼國違反澶淵之盟一事,你怎麽看?”

張斐道:“根據證據顯示,確實是遼國背盟在先……。”

他話未說完,楊箕便道:“先不提這證據,敢問大庭長,如這種事也能起訴嗎?”

張斐回答道:“百姓當然有權起訴。”

“願聞其詳。”楊箕道。

張斐反問道:“你猜贈予遼國的歲幣是從哪裏得來的?”

楊箕一愣,“你這話什麽意思?”

張斐道:“多半歲幣都是百姓交得稅,而之所以以前百姓也願意,那是因為他們希望借此得到和平,但如今得不到和平,百姓當然會不滿,那他們當然有權起訴。”

在場的大臣們無不認為張斐是在瞎說八道,歲幣什麽時候是由百姓決定的。

但他要這麽說,邏輯上也沒有問題,你還不好反駁他,總不能說朝廷不顧民意,就是要給歲幣。

朝廷的說法,也是為了避免百姓陷入戰火之中。

凡事都得從大義出發。

楊箕指著張斐道:“這分明就是你……。”

“什麽?”

張斐笑吟吟地看著楊箕。

楊箕本想說,不是你先凍結歲幣,才引發戰事的嗎。

但如今這個輿論環境,他又不敢說。

趙頊問道:“既然如此,大庭長為何不開庭審理?”

張斐道:“陛下,臣不敢。”

“為何不敢?”趙頊問道。

張斐道:“因為澶淵之盟到底給兩國帶來數十年的和平,也是我朝最為重要的外交關系,事關重大,臣也不敢擅自決定,也不是最高皇庭能夠決定的。”

此話一出,王安石、司馬光他們都是驚訝地看著張斐。

這不是你搞出來的嗎?

你在這裏裝什麽裝。

趙頊也問道:“之前大庭長凍結歲幣,可不是這麽說的。”

張斐道:“陛下,凍結歲幣也是基於遼國侵占我國河東領土,驅趕我朝在當地的百姓,在臣看來,這其實比此番遼國出兵的性質還要惡劣,但臣當時也沒有說要廢除澶淵之盟,其實臣從始至終,都不贊成破壞澶淵之盟。”

呆了!

全都呆了!

你們到底是在唱哪一出啊!

我們怎麽看不懂啊!

張斐的一番話,令在場的大臣們都傻眼了。

敢情你不贊成啊!

是我們誤會你了?

趙頊對此是冷冷一笑,突然感慨道:“朕有時候是真的羨慕那遼國皇帝,朕聽聞遼兵之所以要侵占河東地區,乃是因為他們國內的乙室部需要更多牧場和耕地,故此遼國大臣便要求出兵河東,緩解乙室部的困難。

而當我朝凍結了歲幣,遼國上下便是眾志成城,要求出兵我國,甚至都沒有人派個人來詢問緣由,遼國皇帝可真是有福啊!”

說到這裏,他環視一眼,“反觀我朝大臣,在遼兵擅自出兵,侵占我國領土後,無不在勸朕以大局為重。

大庭長依法捍衛我朝百姓的權益,不少官員卻要求逮捕大庭長。

如今遼國都已經出兵,且是我軍取得勝利,未等朕高興,大臣們卻告訴朕,我軍只是防守住遼軍,算不得勝利,很快遼軍便會大舉南下,還建議朕趕緊與遼國講和。

同為臣子,為何差別會如此之大。”

張斐立刻躬身行禮道:“臣有罪,辜負了聖恩,辜負了天下百姓。”

其余大臣見罷,也不得不站出來道:“臣有罪。”

趙頊站起身來,道:“爾等是否有罪,還得等調查結果出來再說。”

啪嗒幾聲。

只見幾塊芴板掉在地上。

調查結果?

什麽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