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七章 最終判決(第3/5頁)

往往是皇帝倒向了鴿派,主張妥協。

所以,皇帝這一票是至關重要。

而趙頊並未給出一個明確的表態,不過他采納了文彥博其中一個建議,就是撤換掉邊州一些鴿派的官員,換上一些強硬派。

真是巧了!

就在這時候,沈括回京復命了。

大家議論紛紛,這尼瑪不是安排好的,鬼都不信。

張斐也懶得去解釋,立刻召開第三次庭審。

而此次開庭,相較前兩次,氣氛中少了一絲不安,多了一絲期待。

第一次庭審時,院內的老爺們愁得頭發都掉了不少,但審了兩次,他們也漸漸習慣,關鍵還是朝廷內部的風向也在轉變,他們也知道,自己再擔憂無濟於事,只能是等待一個結果。

而院外的百姓雖說是一度哀莫大於心死,但大庭長還保留著他們的心中唯一的希望。

不過由於他們不太知曉沈括,故此看到沈括來到庭審,內心還是有些擔憂的。

可別說個慫貨啊!

“沈天監,聽聞你是剛剛從河東與遼人談判歸來。”張斐問道。

沈括點點頭道:“是的。”

張斐道:“那你能否說說,現在那裏是什麽情況?”

沈括回答道:“在四個月前,北朝突然派兵入侵,驅趕我朝在當地的百姓,占據我們七百多裏的領土。”

張斐問道:“你是說遼國突然派兵入侵?”

“是的。”

“也就說你事先並不知曉?”

“遼人派人通知我了一聲,未等我們的回應,便直接派兵進駐。”

“你們是沒有談妥嗎?”

“沒有。”

沈括搖搖頭道:“在此次談判中,北朝簡直就是蠻橫無理,他們唯一的依據,就是他們的邊民在某些時段,或許曾在當地放牧耕地。

但那是由於我朝邊州官員疏於對當地的管理,以至於讓他們的邊民得寸進尺,侵耕我朝的領土。

這我怎麽可能答應他們的訴求。”

張斐道:“當他們派兵入駐之後,邊州官府是如何應對的?”

沈括沉默少許,又深深嘆了口氣,“不得不承認,在當地的軍事力量,我朝是就遠不如北朝的,況且,由於西夏內亂,導致我朝必須派兵維護我們在西北邊境的利益,而他們則是有備而來。所以……所以邊州官府也只能及時疏導百姓離開,避免不必要的傷亡。”

張斐低頭看了眼文案,“但是我聽說還是有一些百姓蒙受不小的損失。”

沈括點點頭道:“是的。”

張斐又問道:“沈天監能否大致說一下,此番談判的起因。”

沈括點點頭道:“此次談判是北朝主動提及的,三四年錢,他們派特使來汴京,說是河東地界屢屢使得兩國發生沖突,希望能夠劃清邊界,以免誤會,傷了兩國的和氣。

確實,河東地界爭爭吵吵已有數十年,當今聖上也想解決這個問題,我記得當時就是派大庭長前去與遼使談判。”

“是的。”

張斐點點頭,又朗聲道:“記得當時,我了解過後,發現最初的分界線是采取一種照望的方式,而這種方式只是一個大概區域,並沒有一條準確的界限,而當時遼使認為可以當地分水嶺為界限,我並沒有反對這個提議,因為以山嶺、河流為界限,是可以減少兩國百姓的沖突,於是我們決定共同努力劃出一條明確的界限。”

沈括道:“在大庭長的安排,我們就派出不少官員前往實地勘察,等到我去的時候,發現北朝根本就是想利用此次劃界,來侵占我國領土。”

張斐問道:“此話怎講?”

沈括道:“因為原來的照望法,其實多半也是根據山嶺、河流來劃分的,有一條大致的分界線,其實只要依據這條線劃分即可,但是北朝完全無視之前的界限,而是根據自己的想法來劃界,其目的是占據更為有利於他們的地勢,但可笑的是,許多山嶺、河流、他們甚至喊不出名字,在勘察之時,也是錯漏百出,我們在與他們交涉的牒文中,他們用的也是我朝邊界冊的名字。

其中就是包括天池、冷泉村等地,而這些地方,韓相公曾在皇佑年間,出示過相關證據,也就是北朝與我朝交涉時,北朝送來的牒狀,這足以證明這些土地是屬於我朝的,並且在韓相公的主持下,這些證據也編訂成冊。

我方官員多次提出反對,但都遭受到他們的無視,並且在這期間,他們調集重兵在邊境遊走,意圖向我們施壓。”

張斐道:“沈天監可有帶來相關證據?”

“有。”

沈括立刻將一沓厚厚的證據呈上。

張斐大致看了看,點點頭道:“與之前韓相公所言無異啊!”

又看向沈括,問道:“所以由始至終,沈天監都未有答應遼國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