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 清者自清(第5/5頁)

大家又都看向張斐。

張斐無奈地笑道:“我真的沒什麽可說的,清者自清。”

他確實真沒說什麽。

但他們沒有想到,改變這一切的,竟然是曹棟棟。

曹棟棟為求捍衛他們老曹家的名譽,是大肆叫囂遼國,關鍵他說得話還被證實了。

李豹那邊就偷偷發出小道消息,暗示張三是擔心曹棟棟意氣用事,想個辦法將曹棟棟給帶走了。

這一舉動,真是深得人心。

就就就應該這麽做。

而且不少官員開心擔心,如果再批評張斐的話,那麽將來與遼國交涉,外使會變得非常強硬,不然的話,那會被人罵死的,張斐就是前車之鑒,但宋朝官員還是對遼國心存畏懼的。

他們認為不能這麽下去,到底張斐也就是面目可憎了一點,那遼人可是茹毛飲血。

孰輕孰重,還用說嗎?

但他們又不能去批評曹棟棟,因為當時是遼軍侵界,曹棟棟這麽幹,那也是深得人心。

只有一個辦法,就是往死裏誇贊張斐。

而富弼、司馬光他們一直研究這部新法,沒有關注此事,所以現在也是雲裏霧裏。

……

雖然年關將至,那邊趙頊也沒有休息,他一方面忙於調兵遣將。

首先,任命郭逵為廣南二路安撫使,讓他從湖廣地區,領兵三萬進駐欽州等地。

他還專門派人去告知郭逵,咱們這回可不是要大舉進攻,而是要以防備為主,以及在當地建立起公檢法。

為此,趙頊又下令從京東東路調派一批指揮使過去,幫助郭逵練兵。

其實不是練兵,而是要訓練皇家警察。

但不得不說,這個人選安排,是深得保守派他們的喜歡。

這足以證明,趙頊確確實實要將重心放於國內,暫時是不會再對外用兵。

不但如此,還有就是進一步官制改制的問題。

這個改制,真是充滿著尷尬。

一改,旱情來了。

雖然此番抵禦旱情非常成功,但是趙頊對此仍然是心存陰影,真不敢再輕舉妄動。

故此,他也沒有廢掉三司,而是財政一分為二,錢都還是交給三司來管,但使用權交予戶部。

至於三省改革,趙頊也沒有再將門下中書拆分,索性就維持現狀,宰相還是全都待在政事堂。

他也是從此番賑災看到公檢法是可以制衡政事堂的,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沒有公檢法的,如今政法分離,宰相的權力,已經得到限制。

就沒有必要再進一步削弱。

趙頊年底這最後一道詔令,也預示著國家大戰略將發生轉變,將著重於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