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英雄所見略同(第4/4頁)

這無疑就減輕了西夏在北線的壓力,讓他們可以抽調出部分兵馬,去南下阻止我朝在熙河的拓邊。

所以,在我看來,他們想先拖著此事,極有可能是想先觀察我國對西夏的軍事行動,因為遼國是絕不願意看到我們消滅西夏的。

那麽,一旦我們真的出兵,並且局勢對西夏非常不利,那他們便可以此邊界為由出兵河東,如此一來,就能夠在不徹底破壞兩國盟約的情況,迫使我國從西夏退兵。”

到底宋遼有盟約的,而且盟約中,還包括歲幣,遼國若要出兵,得找一個借口。

有此爭議在,遼國就可以做到不宣而戰,正如那蕭素所言,他可以出兵,驅逐這裏的宋人,因為從之前的舉動來看,遼國並不想與宋朝開戰,但遼國肯定更不願意見到宋朝消滅西夏。

制造出這個爭議,遼國就可以很好的在這裏左右局勢。

因為剛好這裏是西夏、宋、遼三國的交界點。如果宋在於西夏交戰,遼國從這裏出兵,那宋朝的壓力將會非常大。

張斐點點頭道:“你分析的很有道理,他們應該就是這個打算。那你認為我們該如何應對?”

呂大忠思忖半響,又是無奈地嘆道:“如果他們成心要拖下去,除非我們無條件答應他們的要求,否則的話,也只能慢慢與他們周旋。”

張斐點頭道:“你與我想得一樣,那就慢慢與他們周旋吧。”

這心裏可真是樂開花,因為這結果遠比他想象中的要好得多,因為他也是要拖,為國內發展爭取到足夠的時日,但是沒有想到,遼國也想要借此拖著大宋。

就當下的局勢來看,遼國這麽打算,戰略上是非常正確的,如果他們能夠在這裏插一竿子,必然是會令宋朝感到非常難受。

而他們之所以做出這個判斷,主要就是因為王安石變法,因為他們認定王安石變法,就是在籌備對西夏作戰。

不得不承認,他們的這個判定其實是非常準確的。

王安石變法的最終結果就是出兵西夏,沒有其它的,不然的話,他沒有理由想那麽多辦法去為國斂財,他又不是一個貪圖享受的人,他為國家賺那麽多錢,總不能是給官員花得吧。

王安石還沒有偉大到這種地步。

就是要打仗。

這一點遼國是看得非常準確。

但是遼人忽略了一點,就是公檢法改革。

可能也不是忽略,他們可能根本就不懂這東西,不就是一個法律,還能有什麽。

宋朝嚴明司法,對遼國沒有絲毫威脅,相比起來,王安石變法,是能夠讓他們感受到真真切切威脅。

你富國強兵,我肯定就是受害者。

……

過得兩日,兩邊使團再度會面大黃平,張斐還裝模作樣的去盡最後的努力,說服他們接受大宋這邊的方案,但是蕭素他們的態度堅決,就是要以分水嶺來劃分。

最終,張斐也沒有答應這個劃分法,只是表示雙方先派一些專業人士去做實地考察,每一寸土地都要考察清楚,弄明白雙方意圖。

而且這還只是僅限於口頭上,雙方是沒有簽訂任何約定,也沒有口頭承諾什麽東西。

蕭素也沒有強迫張斐要簽訂什麽約定,不過他倒是提到一點,就是在未解決爭議前,要維持現狀,這潛在意思,就是你們不能在這裏修建更多防禦工事。

這意思是再明顯不過,就是要確保,往後遼國真要從這裏出兵的話,不會面對太多的防禦工事。

可見呂大忠猜測的是一點沒錯。

張斐口頭上表示答應,但是前提,不會再有遼人越界,否則的話,他們還是會修建防禦工事。

蕭素是爽快地答應下來。

我真要出兵,你再修,那就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