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實事求是

富府。

“所以。”

文彥博略顯詫異道:“張三這麽做,就是故意逼著立法會整合所有的懲罰條例、敕令?”

富弼點點頭道:“這都是他自己說的。”

文彥博又問道:“富公認為,他是故意為之,還是無心為之?”

富弼捋了捋胡須,道:“若從司法上來說,他說得的確是對的,不單單是貪汙罪,在其他罪名方面,只要是針對官員,都是有著諸多條例、敕令,彼此相互矛盾,這的確不適用於公檢法,他們這麽做,也是合情合理的。”

文彥博道:“但是造成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在於官家常憑一時喜怒,來懲罰官員,正所謂天威不可測也,如果將所有條例、敕令整合在一起,統一刑罰,實則是在約束帝王的權力。

就算張三忽略了這一點,那許仲途也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十有八九,他就是故意為之。”

說到這裏,他稍稍一頓,又看向富弼道:“也就是說,這與富公預測的一樣。”

“暫時還不好說。”

富弼搖搖頭,道:“就算他是故意為之,且你我皆知,官家心裏也清楚,官家怎麽可能會答應,但是從之前發生的事情來看,張三在推動立法方面,幾乎沒有失手過,這回他又如此自信,所以,他肯定還有後招。”

文彥博問道:“富公打算如何應對?”

富弼道:“張三沒有暗示,老朽也無多余的選擇,只能如實上報給官家,且看官家如何定奪。”

文彥博稍稍點頭,道:“所以我們還是支持給他們判死刑?”

富弼點點頭,“有爭議才能推動立法。”

文彥博又道:“那關於這事,要不要給君實說?”

“暫時不要。”

富弼道:“君實始終是有些書生意氣,他若知道的話,可能會被人看出破綻的。”

……

這天空是陰霾的,但是趙頊內心的陰霾卻已經是消失無蹤,立刻就變得振作起來,又開始積極參與朝政。

大臣們都可以明顯的感覺出趙頊容光煥發,精神奕奕,整個人的精氣神都不一樣了。

由此可見,這天人感應對他的壓力真是挺大的。

首先要討論的,就是熙河拓邊一事。

之前戰敗,趙頊是立刻讓樞密使韓絳前往西北主持大局,雖然沒有明說,但還是打算轉為防守階段。

可是如今又傳來大勝的捷報,這趙頊又有猶豫,因為這可是他自己認為自己最拿得出的戰績,一定要小心呵護。

而如今遼國派出特使的消息,也已經通過正規渠道傳到京城,故此文彥博他們就以此為由,以及災情給國家帶來的損失,希望暫時停止拓邊,國家重心應該轉為內政。

但是王安石認為邊軍士氣高昂,如果朝廷直接下令停止,對於士氣是很大的打擊,可能也會延誤戰機,給予吐蕃喘息之機,到時他們卷土重來,會更加棘手的,若有機會,當一勞永逸。

但是文彥博他們又擔心,如果不下旨制止,這王韶貪功冒進,萬一又遇敗戰,那可如何是好,關鍵已經吞下這麽大一塊地,這得耗費多少錢財去經營,越是深入,想要守住,就需要成倍代價,財政負擔不起,不如見好就收,趁著大勝,與吐蕃各族緩和關系,到底我們的敵人是西夏啊!

由於遼國的存在,趙頊此時是更偏向保守派,關鍵他已經打算再等三年,先以內政為主,但是他也考慮到王安石他們的意見,如果吐蕃各族還是不服,那就還得打,緩和關系,那是雙方的,一方想要緩和,是緩和不了的。

於是最終決定,傳旨給樞密使,讓樞密使根據具體情況,來做最後的安排,但同時下旨升王韶為樞密副使。

至於遼國突然派出特使來,那無論是文彥博,還是王安石,心裏都清楚,對方又是來趁火打劫的。

畢竟這已經不是第一回了。

但是他們都是表示,先要探明遼使的意圖,至於該如何應對,他們暫時也都未表達意見。

雖然大家心裏都恨,但還是得謹慎,因為對遼國的外交,是宋朝最最最重要的外交。

不可草率。

這商討完外事後,就剩下內政。

也就是關於貪汙腐敗的問題。

關於此事,當然還是反對死刑的居多,其實要是一個兩個官員,那也就罷了,畢竟這是賑災時期,這太過惡劣,死刑就死刑,但這好幾十個人,數額又都不大,全部判為死刑,這也太誇張了一點,而且會在官場引發大地震的。

革新派當然是全部反對的,包括王安石、薛向他們,倒不是說王安石就認為貪汙是對的,他也非常痛恨這種行為,但是王安石心裏非常清楚,這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