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七章 否極泰來(第2/4頁)

不等他說完,蘇軾便道:“曾知府休想利用吾弟來激我,子由曾來信告訴我,他並不認同鹽鈔,只因張三手段勝他一籌,故而他沒有辦法,才只能接受。但我沒有理由接受。”

言下之意,你們二位皆不如張三。

曾布哪裏聽不出他譏諷之意,嘴角抽搐了下,暗道,這廝當初被打,真是蒼天有眼,可惜打得是眼,不是嘴。

章惇兀自是心平氣和道:“我們不是來跟二位吵架的,我們是來解決問題的,如今京東東路的商業發展迅猛,只因缺乏錢幣,故而停滯不前,只要有足夠的錢幣,必然是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為此我們事先還征召商人去開發濱州的鹽,如今那邊的鹽產量已經提升不少,是有足夠的能力發行鹽鈔。”

“缺得是錢幣,而不是鹽鈔。”蘇軾道。

曾布道:“敢問蘇檢察長可有妙法?”

你別光說不練,你來想個辦法啊。

蘇軾道:“既然京城那邊可以通過倉庫稅來調解糧食,為何我們不能通過一項儲銅稅,來解決錢幣問題。

如今錢幣價值本就在增高,如果再針對銅器進行征稅,同時又給予商人鑄幣的權力,如此一來,錢幣必然會增多的。”

曾布道:“要是讓商人來鑄幣,良莠不齊,後果更加嚴重。”

蘇軾道:“我們可以制定鑄幣法,來確保這一點,公檢法也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曾布、章惇愣是說不過蘇軾,不免氣鼓鼓地看向王安國。

王安國道:“我也贊成蘇檢察長所言,發行鹽鈔風險太大,還是盡量要避免。”

章惇道:“但是銅是有限的,商業繼續繁榮,到時還是得發鹽鈔。”

蘇軾道:“到時再說。”

章惇見他油鹽不進,道:“發行錢幣,是我們官府的權力。”

蘇軾道:“但是沒有公檢法的支持,百姓是不會相信的。”

“你……告辭。”

因為這已經他們不是第一回吵架,故此走得非常絲滑,但大家都已經習慣了,吵著吵著就還得坐下來繼續商量。

其實章惇也知道,蘇軾的辦法也是可行的,目前確實錢幣價格走高,只要放開民間鑄幣,貨幣會得到緩解。

但是他們希望將貨幣掌握在官府手裏。

不幸的是,他們遇到蘇軾這個超級自由派,蘇軾的理念就是官府應該認真收稅,給予商人更多自由,他對倉庫稅和酒稅就沒啥意見,而且是非常贊成的。

不過章惇有句話說得很對,這公檢法每到一處,當地必然會出現錢幣匱乏的現象,原因就在於公檢法會促使商業繁榮,交易頻率變多,錢幣不變,那就會出現錢荒的現象。

所以章惇、曾布也都很著急,只要發貨幣,商業決計會變得更好,但要得不到公檢法的支持,就是沒法發,因為百姓不會相信的。

曾布甚至在想,如果天災覆蓋京東東路,那他們剛好能夠順理成章地發行紙幣。

天不遂人願啊!

青州也不例外,轉運使王居卿也在跟錢顗、範純仁較勁,錢顗和範純仁也都不答應發行鹽鈔。

也可見革新和保守的政治理念在地方上還在不斷地發生沖突。

反倒是京城的黨爭,有些偃旗息鼓,因為皇權在伸張,同時大家都在圍繞著利益在進行較勁,政治理念之爭就放到一邊。

更加要命的是,一場席卷整個京畿地的反腐風暴,突然拔地而起,這期間沒有人反應過來。

短短半月,各地檢察院、警署,就抓獲六十多名官員。

朝野上下是震驚不已。

因為宋朝很少發生這種大規模的貪汙案,可是等到其中一些細節爆出來後,大家又是一陣懵逼。

原來也不是什麽大貪腐案,都是一些底層官員借著賑災,吃空糧,亦或者與商戶勾結,高價購買賑災所需的貨物。

都是幾十貫,或者百來貫。

大家這才慢慢反應過來,主要因為這是朝廷第一回如此大規模的以工代賑,同時又發出數百萬貫的稅幣。

而之前朝廷又經過一番改制,戶部、工部在執行方面是手忙腳亂,前期就是亂來一通,關鍵這底層的執行官署是沒有變化的,沒有做到垂直整合,上面缺乏對下面的監督,這就滋生出腐敗的土壤。

朝中大員可不敢動,當時他們也沒那心思,都顧著政治鬥爭去了。但是底層官員,瞅著這錢往手中過,尋思著,撈一點,誰能發現的了,以前大家也都這麽幹,再說如今世道這麽亂,大家都盯著倉庫稅。

事實也是如此,之前都沒有官員關注這些事。

包括王安石他們也都被蒙在鼓裏,哪有功夫關心這些瑣碎之事。

但他們也真是背,遇到一群小牛犢,何執中、王回他們剛剛在學院,經過道德和法律的洗禮,是一腔熱血,不管你撈多撈少,發現就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