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八章 軟著陸(下)

其實呂惠卿也並未看穿張斐與趙頊之間的默契,他之所以認為皇帝可能想變,真正的原因是在於韓琦。

韓琦這麽大年紀,又從大名府趕來參加一場由檢察院舉辦的聽證會,這可是一個非常值得人琢磨的信號。

不會有人相信,這是檢察院的權威。

也不可能。

以韓琦的地位,就是不鳥檢察院,檢察院還真就沒有辦法。

唯有一人,能夠讓韓琦回來參加聽證會。

這個人就是皇帝。

而韓琦又在聽證會上暗示東流不行,還是得北流,如果真是皇帝讓韓琦回來的,那麽就不難猜測,皇帝確有改變計劃的想法。

一旦韓琦勢力歸朝,再加上北流派的支持者,那是完全可以取代王安石的。

這不得不慎重。

咱先往後退一步,看看情況再說。

王安石當然不可能被幾個巡河卒的供詞動搖,但他也得顧忌一下皇帝的想法,雖然他一直都判定,韓琦不大可能重返朝堂,但你要說這是不是皇帝的暗示,其實王安石心裏其實也摸不準。

因為王安石知道,韓琦一直都在懇求致仕,確實是年紀大了,但趙頊就是不批,並且讓韓琦負責鎮守北疆這個極其重大的任務,除此之外,還有富弼、文彥博、歐陽修等三朝元老。

留著一幫老頭是為什麽?

多多少少是有制衡他的意思。

這麽看下來,張斐這個計劃,還真比較適合當下的局勢,畢竟發展技術,也符合他的政治理念,而且發展技術,不代表將放棄東流計劃,只是放棄在此事上面孤注一擲,去死保程昉。

呂惠卿當夜就去找到張斐,二人合計此事,而張斐也親自為這篇文章,寫了一篇草稿,然後呂惠卿再帶回去,由王安石根據這篇草稿,再親自寫一篇文章。

寫完之後,王安石自己都信了。

不錯!

這好像就是我新法的核心理念啊。

……

很快,這篇文章便在新聞報上問世。

文章還是以事業法開頭,強調治水之道,應當實事求是,以技術和經驗為先,並且拿出先人的發明和經驗為例,從而又引出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的核心理念,表示改良技術,改良工具,就是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的推動力。

為此,事業署還將在大名府創辦一所水利學府,以革新技術、改良工具為首任,以及表示要加強對於技術官吏的重用,其實技術官吏,也是王安石的基本盤,他們在司馬光手下,能發揮才能的機會很少。

不但如此,他還表示將考慮邀請東升繪制教材中的河流圖,以及考慮將羅堅在庭上說到的那套預防水患法也納入教材中,且還可能會命名羅堅刻度。

而如這些噱頭,當然都是張斐的意思,王安石哪懂這些,不過王安石也贊成這麽做,這能夠籠絡最底層的官吏。

此外,雖然這是張斐打得草稿,但不管怎麽樣,署名是王安石,這也是王安石首回明確的表示,將民不加賦而國用饒與技術革新綁定在一起,以前都是綁定金融理財的。

這報刊一出,立刻引發軒然大波。

程昉第一時間找到呂惠卿。

“這篇文章是何意思?”

程昉抖著報紙,向呂惠卿質問道。

他認為自己是被出賣了,因為東升和羅堅的供詞,都是不利於他的治水方案,誇他們兩人,就是損我啊!

呂惠卿安慰道:“程都監稍安勿躁,我們這只是給大家留有後路。”

程昉冷笑道:“難道不是你們被韓相公給嚇到了。”

呂惠卿解釋道:“當然不是,恰恰相反,我們是防止韓相公破壞我們的計劃。當下誰都認同,故道之所以水患不斷,主要是在於下遊淤積,而目前我們尚無技術,清除那些淤積,這是技術的問題,而非是政策的問題。

我們要憑借這一點,重新掌控整個計劃,到時我們可以再商量怎麽做。”

程昉笑道:“呂校勘,咱家可也不是三歲小娃,你們給自己留了有退路,那誰來承擔這責任?”

說罷,他眼中閃過一抹絕望,也不等呂惠卿開口,便揮袖離開了。

可不是王安石讓他去治水得,而是他先提出方案,然後王安石再給予支持,程昉之前偏向保守派的,因為司馬光、文彥博他們也都是東流派,只不過司馬光認為他的計劃太激進,但王安石卻非常欣賞,程昉才因此又投奔革新派。

雖然他是一個宦官,但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負。

但政治就是非常殘酷的。

呂惠卿來到門前,瞧著程昉那落寞的背影,輕輕哼道:“你要是幹得足夠好,又哪會貽人口實,還險些將我們都拉下水。”

……

此外,王安石這一番表態,也使得革新派有些措手不及,你是什麽意思,到底是繼續支持程昉,還是出賣隊友,改走北流路線?